个体生命都是以死亡为终结的,这使不幸福成为了必然,也使得任何幸福都成为相对的了。在个体生命最后的钟声敲响之前,任何贫穷、劳碌、辛酸、苦楚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忍受并战胜它们,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使命,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存在就是幸福。
20集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播出后,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人们喜欢张大民的善良、幽默,却又觉着在他和他的家人身上浓缩了太多现实生活中的不幸,看后使人心里沉甸甸的。带着怎样看待张大民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张大民的幸福是不是属于阿Q一类的幸福等问题,笔者采访了小说、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作者——著名作家刘恒。
问:大家看了电视剧后,都特别喜欢张大民,觉得他真实、幽默、善良、可爱。这个人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原型
刘恒:没有。张大民是从现实生活中综合提炼出来的人物。
问:这个小人物反映了社会上哪种人群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
刘恒:从收入和生活状态上划分,张大民应属于城市贫民阶层。他是个凡人,一个很渺小的凡人。他很世俗,代表了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竞争能力特别弱的那部分人。他本身是工人,家庭条件也不优越,生活环境很差,受的教育又不规范。这些注定了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
问:既然他处于劣势地位,他的幸福生活和幸福感觉又从何而来呢
刘恒:人的幸福是相对的,不幸福是绝对的。人和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能不能体验到幸福取决于个人的个性及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的人胳膊掉了不吭一声,特能忍;有的人扎了根刺就穷叫唤。放到其他方面也是这样,比如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越,但他却很忧郁,老觉着活着没意思,甚至不想活下去;有的人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成天乐呵呵的,无忧无虑。由此可见,幸福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它的外在特征。
一个人生活在底层,只能从实际出发,追求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能追求到一点是一点。这种被限定在解决自己生存问题的追求,看似很渺小,但却很实际。张大民肩负着家庭重担,他的每个目标都很具体,而且每个困难对他和他的家庭都不是小事。他却把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了,把家庭生活质量渐渐提高了。虽然付出了很多代价,但对他来说,每克服掉一个困难就是幸福。张大民是个乐观、温情而又平静的人。他有着超越常人的忍耐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也优于常人,这也使他每走出一个尴尬境地时都能感受到幸福。
问:个性的差异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具体到张大民身上,应该怎么分析他的性格
刘恒: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些人的个性与遗传有关,有些人的个性则与后天某个因素有关,但性格基本上还是个人在主观上的一种主动需求。比如张大民,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他的上辈人也很善良。但这个东西很微妙,有的人很善良,但他的上一辈人却不一定是善良的,你甚至说不清他为什么善良。张大民的善良是基于对周围事物的基本分析,并有一种下意识的决定,于是乎对生活我就采取这样的态度。这个态度的前提是,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宁愿自己受点委屈,也要让家里人过得舒服些。他的性格来自他对生活的追求与目标,也就是知足常乐,所以他的心态比较平和。
问:张大民的确知足常乐,而且很容易幸福与满足。比如他盖了一间小“房”,不用和弟弟挤在一个屋听他们夫妇闹腾就感到很幸福了;孩子没奶吃,找到秘方使老婆下了奶,他就感到幸福;他去当喷漆工,每月多挣34元钱,能让老婆吃上鸡腿,便感到幸福……这种幸福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不值得有什么幸福感呢
刘恒:这要看个人的感觉。人的幸福感常常是具体的。比如,假若你走进茫茫沙漠,在极度干渴的情况下得到一瓶矿泉水,就可能感到特别的幸福。但是,你若在城市水源充足的地方生活,一瓶矿泉水就不能给你带来幸福。这就要看你周围缺少的是什么。生存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幸福与生存不无关联,但又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所以要回答什么是幸福非常之难。哲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写了一大堆专著,也没有得出结论。有些搞生理研究的人甚至认为,幸福是大脑里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分泌出这种物质的人就感到幸福,没有这种物质就感受不到幸福。还有的人把幸福定为一种精神上的调动,认为这种感觉是可以通过人的精神力量来控制的。在精神力量很强的时候,即使处于物质贫困的情境中,也能得到幸福的感受;而当精神力量很弱的时候,即使你养尊处优,家财万贯,仍然有一种非常不幸福的感觉。有时,幸福又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取决于人对物质上的追求,往往得到的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烈。但这又是因人而异的。拥有两万元对一个一般的城市人来说可能非常幸福,但对于白领阶层来说,却又算不得什么。白领阶层得有两百万才能感到幸福。可两百万元钱对一个大企业家或大商人来说却又微不足道。因此,物质上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不会一成不变的。
问:你是否体验过张大民那样的苦恼和快乐。在遇到苦恼时你是怎样对待的
刘恒:我当然没有那么具体地体验过张大民所遭遇的事情,但人人都会遭遇挫折,这一点是共同的。我曾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人。后来又当编辑,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沮丧啊,垂头丧气啊,都常有。可是年龄大了一些之后,对挫折遭受得相应多了,特别是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反应就相对地平静了一些。另外,我自认为我不是一个物质欲望特别强烈的人,尽管在外形与个性上我和张大民没有过多的相似之处,可是,我们在生活态度上却是接近的。如知足常乐,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谨小慎微等。我基本上持的是自得其乐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帮了我很大的忙,使我生活得很舒适,很平静。在这点上,我与我的爱人观点也非常一致,我们的心都很平静。
问:你爱人是不是特别像云芳呀
刘恒笑:是啊,她与云芳一样,都是善良人。
问:你爱人做什么工作你们是否像张大民、李云芳那样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刘恒:我们不是,是经人介绍的,然后很快结婚,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就这么一个过程。她是个医务工作者。
问:你觉得知足常乐是不是一种阿Q精神持这种观点到底是消极的呢还是积极的
刘恒:在我看来,“精神胜利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核心原则。它可以使阿Q倒头大睡,也可以使张大民乐呵呵地走在人生坎坷的路上。这是我们共同的道路难道我们还有比这更便利的使自己在困境中微笑的办法吗
从索取角度讲,知足常乐是对的,因为人的欲望几乎没有止境。从付出的角度看,知足常乐对一个不肯为自己及亲人的幸福付出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有人说张大民其实就是阿Q,你同意这种类比吗
刘恒:不同意。不应该把张大民与阿Q作这种简单的类比。鲁迅笔下的阿Q包含了许多方面,但表现在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包含的主要是人的弱点。比如,阿Q想姓赵,其实他是想当皇帝;他要跟吴妈睡觉,只是想满足自己的性欲;他要革命,其实是想趁火打劫。他不许别人说自己的缺点,他头上长疮,连别人说“亮”字都很忌讳。一些人说张大民是阿Q,实际上是将张大民与阿Q天性上都易忘记痛苦这一点上作了简单的类比。但两者是非常不一样的。阿Q在他的精神胜利法发挥之后就躺倒不干了,跑去睡大觉。而张大民则继续在为幸福生活而努力。他念念不忘为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的幸福而奋斗,不断地向前。精神胜利法在他身上变成了长处。可以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长处,是这个民族历经了种种磨难,诸如战争、天灾人祸后,形成的一股凝聚力,抱成一团,继续朝前走下去。把张大民与阿Q作简单类比的人很可能是假洋鬼子,他们虽不滋事,却忘了自己的秉性与嘴脸。而张大民既不是阿Q,也不是奴隶,他是个极朴素、坚韧的人生斗士。
问:在电视剧的最后,张大民的儿子问他,人活着没意思怎么办张大民说,没意思也得活着。别找死他给儿子打了个比方:“有人枪毙你,没辙了再死,死就死了。没人枪毙你,你就活着,好好活着。”这句话是不是对幸福及个体生命的总结,即活着就是幸福。
刘恒:个体生命都是以死亡为终结的,这使不幸福成了必然,也使得任何幸福都成为相对了。在个体生命最后的钟声敲响之前,任何贫穷、劳碌、辛酸、苦楚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忍受它们,并争取战胜它们,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使命,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存在就是幸福。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紫竹在家庭中要赡养父母,理解丈夫,又要培养教子,要做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工作中,要做老板的好职员、下属的好领导,所有这些角色的相互转换,构成了紫竹多姿多彩的生活。紫竹梦想着自己在公司被老板重用,并且在感情生活中甜甜蜜蜜。然而当这些真的到来时,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