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31/2021

心静是福

  朋友从峨眉山旅游回来,送给我一方镇尺。它是用上好的玉石做的,握在手中,一股清凉之气直沁心田,仿佛蕴蓄了峨眉松风流岚的灵气。我一下子便爱不释手。

  镇尺的材料好坏还在其次,关键是上面镌刻的警语,它直接决定着镇尺的品位。细看之后,是“心静是福”4个字。我不禁大喜过望。见我开心的样子,朋友让我倒着念一遍。念出来,是“福是静心”。我们相视大笑。

  因为这4个字,我觉得这方镇尺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购买价,作用也不仅仅限于压书压纸之用。我想,它能够时刻提醒我,人一生的福分,除了金钱支撑起来的物质享乐以外,还有一种可以不受金钱掌控的全新形式。

  毋庸置疑,心气浮躁已是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淡泊明志已经沦为评价古人的一个标签式词汇。如果你问一个人最近什么时间独自在河畔散了步,用双手掬起一捧清水感受了水的清凉,或者捡起薄石块在水面上打水漂,他一定会言以对。就是你自己,最近什么时间耐心读完了一本好书,或者心无杂念地在家听过一首音乐?恐怕你也会一脸茫然。如果分析人们难以做到心静的原因,一方面是外因: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世界越来越像一架永动机,个人就像其中的一个部件,随之不停地运行旋转,身心皆难安定。另一方面是内因:也就是追名逐利的强烈欲望在心灵世界占了上风。有钱的想着钱能生出更多的钱,无钱的玩麻将、买彩票指望一夜暴富;有权的想着花翎顶戴越来越上档次,无权的满腹牢骚抱怨世道不公。人的物质化愈演愈烈,心静的时候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正因为世事纷扰,诱惑太多,所以心静就成了我们梦寐以求、难以企及的一种幸福,成了无数身心疲惫的人渴望抵达的一种人生境界。

  人们渴望心静,因为心静是一种力量。佛经上说:“浮生如劫,欲念如魔。”如果能在喧嚣纷杂的红尘之中保持素心若莲,在形形色色的名利诱惑之中,荡涤心中如荼欲焰,那么,你的心将是一片开阔浩淼的水域,些微躁动和妄念只会像一些落叶或石子,投入其中,不会激起多大的波澜。心静到淡泊,自然无欲则刚,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掣肘你、控制你,你可以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地活着。这可谓是人生的一大福分。

  心静也是一种智慧。常怀忧思也好,满腔怨愤也好,气冲牛斗也罢,我们周遭的情况岂会因此而有所改观?实际上,个人的力量有时真的很有限。世事宛如一盘棋局,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颗棋子,被不可预知的命运操纵着,在方寸之间进退盘桓。倘若怀有一颗平常心,对人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为荣辱得失所累,就足以让人深味人间冷暖,领略命运的精彩。这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一种福分?

  心静还是一种气度。心静者为人通达洒脱,他们实实在在地主宰了自己的心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闹中取静,深谙平衡苦乐之道。这种人生态度是常人无法理解和实践的,但恰恰是心静者这种人们看来有些低调和迂腐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拥有卓然出世的襟怀,以及傲然屹立、睥睨世俗的人格高度。心灵常常保持宁静的人,宽厚仁爱,乐山乐水,心境澄澈,月朗风清,自然过得随意潇洒,了无挂碍,收获的是人人向往而不得的人间至福。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以心里宁静作为基本特征。”其实,不管你与这个缤纷世界是水乳相融,还是冷眼相离,也不管你是声名显赫、志得意满,还是卑微渺小、时运不济,我们都可以通过过滤心灵的杂质,呵护灵魂中最珍贵的东西来让心灵变得博大深邃,安详宁静,从而真实地感受和拥有属于你自己的一份幸福。

  感谢朋友的这份赠品,对我而言,它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当心!抑郁是从情绪低落开始的

症是一类以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但却不单纯表现为心理问题。除了心灵痛苦外,还能让患者感到各种各样的躯体上的痛苦症状,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更加明显,而掩盖了情绪的隐匿性抑郁症,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各种各样的“神经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