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01/01/2022

赌客心理经济学:你是“见好就收”的人吗

  你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吗

  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对“原理1”的印证: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小贴士:虚拟确定效应

  营销学里,有一种促销手段类似确定效应,姑且称为“虚拟确定效应”。

  比如,一家洗衣店打出告示,一次洗三件,可以免费洗一件。

  这种让利方式要好于平均降价25%。对人民群众来说,完全免费,要比打个折扣更具有吸引力,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捡到100元的快乐,不敌丢失100元的痛苦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 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aversion):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50000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迷恋小概率事件

  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件,但人们却十分热衷。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如果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当然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小概率事件的另一个名字叫运气。侥幸,就是企求好运,邀天之幸。孔子很反感这种事,他说:“小人行险以侥幸。”庄子认为孔子是个“灯下黑”,他借盗跖之口评价孔子:“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对小概率事件的迷恋,连圣人也不能免俗。

  翻本心态

  假设有这样一个合法赌局,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元,输了失去50元。

  1.请问你愿不愿意赌一把呢?

  2.假如前面你已经赢了100元,现在你还会赌吗?

  3.假设你之前输了50元,你又会怎样选择?

  同样是赌一把,对你来说是否会不一样呢?

  大部分人在一种情况下会选择赌一把,在另一种情况下却选择放弃。

  这个赌局的期望值没有变,风险和收益也没有变,变的只是人们对风险的反应。

  “庄家的钱”效应:人们在赢钱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人们觉得,反正这是玩别人的钱。泰勒称之为“庄家的钱”(housemoney)效应。

  吉姆·罗杰斯讲过,在股票市场里很多人都犯同一个错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涨了,就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其他投资。”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滨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蛇咬效应”(风险厌恶效应)在经历了亏损之后,人们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冒风险。赌家在输钱之后通常会拒绝赌博,感觉像被蛇咬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泰勒称为“蛇咬效应”。

  翻倍下注效应失败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很多输钱的赌家会采取要么翻倍下注、要么不赌的策略。翻倍下注的输家比拒绝再玩的输家反应更加极端,他们幻想一举捞回所有的损失。

  在赌桌上,很多赌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赢钱了,会激起他赢更多的欲望;输钱了,又唤起他不顾一切要捞回来的报复心。

  赌场对赌家的心理很有研究。一些赌场的“荷官”(赌台发牌员)会利用赌客的非理性,用语调、手势来刺激赌家下注。所以,有些赌家在失利的时候赌注反而下得更大。

  预设输赢的上限

  在投资中,设定一个止损点(输钱的上限),可为你在失败的时候,留下一个允许自己反思错误的空间。

  不妨细想,上回你损失大笔金钱的时候,是否因为无法控制来自心中的“诱惑”?想想身边有多少不懂得应付“诱惑”的人,终因贪念导致铩羽而归。

  说来容易,做来难。

  多吃不宜健康,这道理谁都懂,可是在自助餐厅吃八分饱就走的还是少数。

  倾家荡产买股票的事情不算稀奇,但卖房子、甚至偷银行金库买彩票的事情居然也经常发生。

  2005年,农业银行河南省林州分行发生金库守库员监守自盗案件,被盗走现金达224万元,用于买彩票。

  2007年,农业银行河北省邯郸分行两员工,监守自盗,运走金库5100万元现金,也是用于买彩票。

  捞回赌本的诱惑,会让人变得丧心病狂。

  买股票也好,买彩票也好,必须为克服“人性的弱点”准备一套风险控制措施,预设输赢的上限,不可贪图赢取更多的钱或讨回损失的钱而超越这个上限。

  “屡败屡战”或许精神可嘉,但亏的却是钱财。

  久赌必输。上瘾的赌徒,只是一种幻想自己必赢,表现却坚决失败的病态的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聪明女人必知这4个男人心理禁区

很多时候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候发生吵架,都是因为双方缺少了解,不懂对方的心理。要是多多了解对方的心理,那吵架就会少发生很多。下面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男人的几个心理禁区,你要是聪明的女人就一定要懂这些。 一、不要对他的长相评头论足 男人难得恭维自己的身体外表,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