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每位做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有一种礼物叫沟通
这天,学校开家长会,校园里的气氛有些异常。初一年级一班的家长们正挤在教室里听班主任讲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一名同学忘记了带铅笔盒,于是,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说:谁能借他一支笔暂时用用没有一名同学举手。老师再动员,仍然没有同学举手。那位没有铅笔的同学当场哭了。
老师的结论是:独生子女就是自私。班主任的讲述,引起了家长的震动。他们纷纷表示,回家后一定问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借给同学铅笔用。对孩子没有一点爱心,家长面带愧色。
然而孩子们的回答令所有的家长目瞪口呆:上学不带铅笔,你干什么来了就该惩罚惩罚他。
听完孩子的回答,家长再也说不出什么话了。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心态如此不了解他们之间显然缺乏一个通道:沟通。
一位叫刘丽萍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每一位父亲或母亲都满以为现在的孩子好幸福,他们都认为向孩子施予的是真正的爱,但事实如何是不是您每一次给予的爱,孩子都接受呢这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及素质的全面提高呢
刘丽萍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又举了一个例子:
某校在一次“跟爸爸、妈妈说句心里话”的录音调查中,班里30%的孩子在录音机前倾诉他们的心声。有的说:“妈妈,请您以后别再天天接送我上下学了,您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有的说:“爸爸,请您以后别再看着我写作业了,这总给我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还有的说:“爸爸,妈妈,当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请您不要再打我、骂我了,难道孩子真是不打不成材吗”……
听着孩子的肺腑之言,做父母的应该醒悟,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一种最好的礼物,就是沟通。忙于工作的父母很少抽出时间去倾听孩子的话,去做一个专注的倾听者,他们怎么能了解孩子
先做朋友后做父母
常听到一些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
孩子幼小时,由于比较幼稚、简单,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都要对父母讲;父母对孩子也倾注了较多的关爱,所以这时相互间的沟通一般问题不大。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后,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这样父母对孩子就会缺乏了解,相互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呢有人用“先做朋友再做父母”这句话来概括是有道理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如果比做朋友的话,就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知心朋友。但是从一般的观点来说,父母对孩子总是处在长辈或指导者的地位,产生这种不平等是必然的。而对于长大了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这种不平等就会造成父母与子女沟通上的障碍。只有平等地相处,子女才有可能向父母袒露心灵,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这些毛病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一个孩子能与自己的父母建立平等的亲密关系后,他的行为言谈自然会渐渐变得高雅,他的性格也会开朗、乐观、豁达,在今后面临人生种种挑战时,也会表现得更为勇敢、自信。古往今来,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儿童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永远只能是孩子,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全部都应由父母来安排、设计,让孩子写字,孩子就不能画画,让孩子看书,孩子就不能出去……总而言之,父母几乎统揽了儿童生活的全部。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类父母从不或很少尊重孩子的个人愿望,久而久之,孩子独立的人的属性被彻底抛到脑后,压抑了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结果,不仅没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将无数的苦楚和哀怨积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从而延缓了孩子精神世界的良好发展。
爱是有区别的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谈到父母之爱时曾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简单的给予,而应是理智的给予和不给予。”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子就曾对我讲:“爸爸很爱我,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要什么,他就给我买什么,一次塞给我几百元的零花钱,是常有的事。”难道这是真正的爱吗还有一位在班上堪称“邋遢大王”的一年级学生跟我讲:“妈妈很爱我,饭熟了,她把饭盛好端到我面前,有时候还喂我;作业写完了,她把铅笔替我削好,还把书包里的学具给我摆放得整整齐齐;我要做,但她总是不让,她真的很爱我。”尽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他们许多不明智的爱阻碍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这种“糊涂”的父母之爱致使孩子丧失了最起码的锻炼机会,孩子在父母宽厚胸膛的呵护下不能经风雨、见世面,何谈施展才华、展翅高飞呢
真爱孩子,应该将“尊重”和“平等”放在首位,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诉说他的痛苦和烦恼,真诚地与之交谈,适时地给予指导。
一位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说:“我们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父母真正懂得我们,了解我们。这点实在是太重要了。每当我们准备把烦恼或是某些想法向父母吐露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神经质地捕风捉影,把本来并不严重的问题说得神乎其神。”一位住校的同学,周末回家。在吃饭时,她随便和母亲聊起来:“我们学校的同学谈恋爱了,我……”话还没说完,她的母亲劈头就一句:“你也谈了”接着就是什么“早恋没有出息”啦,“影响学习”啦,最后竟说道:“你要干出这种没出息的事就不要回家”弄得这位同学难受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位女生说,我们闷闷不乐地打发着那些被家长们“卖了”的本该属于我们自己支配的“美好时光”。许多同学碰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看电视或看小说的时间时,父母会马上出现在你身边,对你说:“又看电视,又看闲书,也不知道抓紧时间看看英语,学学正课。”这种“唠叨”式的爱很烦人,我要是没有这份亲情该多好
真爱孩子,应给孩子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努力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比如:上哪个兴趣班,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让他们自己去做。不妨多搞些远足、游泳、野炊等磨练意志的户外活动。真爱孩子,还应让他们在复杂纷繁的人际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处理的本领,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更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个性。希望父母能把关心孩子的思想放在首位。一位高中生说,我们不是没有心里话和父母讲,可是父母对我们的话不是不感兴趣就是因为工作忙而无暇回答。自己也觉得挺没趣,就不好意思打扰他们。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倒有了无话不谈的亲热。
尊重孩子的热情
孩子刚刚步入人生,对世界充满幻想和热情。父母需要慢慢地引导孩子把幻想变成现实,把热情变得理性。可是有些父母总是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幸给孩子面临的生活下一些灰暗的定语,用他们的冷漠来嘲笑孩子们的热情。记得在听“英模”报告团的报告时,不少同学流下了眼泪。一位家长反而对他的女儿这样说:“我们过去也有这种感情,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人到了战场上,不那样做行么”多么冷漠,多么尖刻可是亲爱的父母们,你们为什么要把你们的不幸描绘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之途中呢为什么你们要教会孩子用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呢当孩子们由衷地赞扬一个人、一件事,你们却用超然姿态罗列那个人、那件事一条条的罪状,或用不屑的口吻去评价之,孩子惊得目瞪口呆,从此心里也埋下了一片灰暗。你们也许是对的,你们看问题的深刻、尖锐与复杂是单纯的孩子无法相比的,但你们不应该把你们的成见强加给孩子,给孩子自由思考,间或撞壁的机会,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热情,孩子的成长需要这种热情。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什么原因让女性天生都爱减肥呢,很多女性都追求着减肥无论自己身材是不是胖都会觉得自己胖都想减肥这是出自什么心理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天生爱减肥人的心理。 对女人来说减肥似乎是一种心理仪式,表示她开始在意男人。按照经典的弗洛伊德理论,人类大部分的行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