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应邀到一所为民工子弟办的学校里讲学,给那里的出身低微的孩子们讲励志故事。设计的主题是讲理想,请孩子们说说自己长大后的人生理想。十岁左右的孩子们,羞怯地表达了长大后想干什么。有说要开包子店,有说要卖饼子,有说要开皮鞋美容店的。说来说去,这些孩子们的人生理想都没有超出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
这位老师正在深深失望中,没料到最后,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起来发言了,她怯生生地说: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老师听到后满脸惊愕。原来女孩的妈妈,前几天卖菜时,因为躲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受此刺激,她才有了这样的理想。小女孩说当了城管之后,看到妈妈卖东西,她可以慢慢地追,慢慢地撵。
一个纯真的小朋友,终于凭自己的判断,用天真的声音说出了“长大后当城管!”。她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弱小,但又是那么的石破天惊,无疑是真正的呐喊了。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指出,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每个孩子的理想都是一枚饱满圆润的种子,恰当的鼓励,正确的引导,适度的培养,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遵循经常鼓励的原则
当有一天,孩子突然对你说他长大要成为“将军”或是“明星”的时候,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报以嘲笑或者讽刺,认为这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和荒唐可笑。这是孩子理想的萌芽,我们应该微笑着尊重孩子的梦想,真诚的祝福孩子的选择,尽管未来孩子未必能够真的实现这个理想。应该给予孩子阳光一般的鼓励,并为孩子的理想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遵循契合实际的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是上天赐给父母独一无二的礼物,因此,每个孩子的性格、心理、特长也都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此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有的父母总爱这样对孩子说话:“你看我们同事家的孩子小明学习多好,比你强多了,你可真差劲”,“你看邻居小红考上了省重点,可你念的却是普通学校”……殊不知,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不见得就不擅长其他,只要把自己的特长和特质发挥好,甚至发挥到极致,照样可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遵循艰苦努力的原则
有了明确理想的孩子要比那些稀里糊涂的学习和生活的孩子更坚定更成熟一些。当然,在孩子树立理想的同时,父母也要加以引导,把孩子的理想从个人兴趣出发引导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到一起;引导他们把理想建立在较为实际的基础上,去掉带有幻想色彩的成分。要教育孩子,理想不是轻而易举就会实现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光有理想而不去努力,不在日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那么再好的理想也只能是水中之月和镜中之花。
四、遵循落实行动的原则
父母要促使孩子的理想落实在行动之中。比如在家里,要教育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每做一件事都要坚持到底,不怕困难。使孩子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理想必须从现在做起。父母还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者行动,培养孩子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些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活动中,孩子的意志品质包括实现自己理想的意志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遵循划分阶段的原则
不同年龄的孩子,除身体成长有差异外,心理方面也有不同进展,因此,让孩子树立理想也要遵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则。从6岁到12周岁,是孩子的“成长时期”,孩子开始强调“自我”的存在,他们的兴趣表现十分浓厚,但还是极不稳定,这时候,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耐力,使孩子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能力的提高来逐步建立对自己所擅长领域的强烈的自信心;从12岁到18岁,是孩子的“青春期”,也称“叛逆时期”,这时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他们不喜欢受到父母的管束,渴望走出从前的“自我”,这时候,是孩子明确所学专业,确立事业理想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业上、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指导和帮助,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但绝不能“过线”和“越位”,使孩子产生管得过严和看得过紧的心理忌惮。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切合自身实际的理想。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今天,我突然很想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珍惜吧,珍惜爱你的人,珍惜在你身边一直保护你,一直把你当宝贝的人。那个人真的很珍贵。他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真的那么爱他,甚至以为自己得到的爱护都是理所应当的,很少意识到他的重要,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