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01/08/2022

父母必看 孩子青春期恋爱4大应对良策

“早恋”这个词多多少少勾起我们对青春年少的回忆,懵懂的爱恋、父母老师的反对等都令人记忆深刻。那“早恋”也就是青春期恋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孩子发生“早恋”,父母要怎么应对?

青春期恋爱的类型

好奇亲近型

这是因好奇心和亲近欲引起的恋爱。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不由自主地被异性吸引,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希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试图探寻异性的奥秘。在这种倾向的驱动下,部分青少年开始于异性交往、约会,谈起了恋爱。这种恋爱的初始动机是强烈的好奇心和莫名的亲近欲,是这种好奇心和亲近欲让少男少女走到了一起。

补偿寄托型

这是因感情空虚、内心孤独引起的恋爱。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既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提高,同时又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他人理解,与父母、老师存在代沟,从而引起很多烦恼和痛苦,内心感到寂寞、孤独。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则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比如生活在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中,因为父母离异,留下了心灵,或者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这些青少年由于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和情感都倍感空虚和孤独。当这种心理体验变得强烈时,他们渴望倾诉,希望有人能给予情感的慰藉,于是就会产生寻找知音的需求。此时,如有异性给予关心同情,愿意耐心倾听,或者彼此都是同病相怜,就极有可能发生恋爱。这种恋爱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感情获得补偿。

从众模仿型

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又有强烈的归属感,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参照群体保持一致。所以,当参照群体中有恋爱现象出现时,他们也会模仿,有的是自觉模仿,而有的可能是因为在群体中感受到压力而从众。因为群体中的个体若不保持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一致,会被排斥和疏离。因此,为了被群体接纳,他们也会产生从众的恋爱。从恋爱的态度来看,模仿的恋爱更主动一些,而从众的恋爱则消极一些。但在群体中,模仿和从众是同时并存的,相互影响的。恋爱既可能是因为从众同时也是因为模仿。

抗拒逆反型

这是由于抗拒成人对异性交往的干预而引发的恋爱。青少年在性意识萌发之后都会产生与异性交往的需求,他们渴望接近异性,这是自然、健康的心理需求。但是,不少成年人比如父母、教师却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缺乏正确的态度,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及其,,在共同与父母、老师的抗争中产生了休戚与共的感情,结果反而弄假成真。所以,家长、教师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青春期恋爱的催化剂。

认真爱慕型

这是青春期恋爱中较为成熟的类型。这些青少年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地成熟的特点,虽然还不能理解恋爱和婚姻的全部内涵及对对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他们的性意识已超越了朦胧阶段,开始对爱情有了自觉地追求。他们向往美好的爱情和的婚姻,对未来生活有憧憬。因此,他们的恋爱态度是认真的,大多不会朝三暮四,像做游戏。他们选择恋爱对象也是有标准的,异性吸引他们的主要不是外表容貌,而是对方的学业、能力、品行、个体等等内在的品质。由于他们对爱情有叫深刻的认识,行为有较多的理智成分,因此能比较好地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他们的恋爱不禁没有像其他类型的青春期恋爱一样分散学习的经历,反而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和鼓励,共同进步。这种认真爱慕型的恋爱更为可能导向婚姻。

青春期恋爱家长应该有的态度

1、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

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为对爱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阶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2、帮助孩子正视“青春期恋情”。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美好的爱情并不只是单纯的异性相吸,还包括高尚的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有了恋情,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分析这段恋情。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吸引,就该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对对方的钦佩、欣赏化为努力自我提升的动力;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外貌或家境所吸引,家长就该告诉孩子这种感情是肤浅的,物质和外在只是表面,内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3、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和爱慕的异性有交往密切的倾向,家长就要坦然的跟孩子讲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预防性行为的发生。家长不要觉得跟孩子将这种事很难看。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孩子获取这种信息的途径非常多,与其孩子自己去寻找,不如家长告诉他们科学的性知识。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幸福由自己决定

幸福如同爱情一样,是一个人人都希望拥有的东西。但幸福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即使面对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小孩子因为得到一个新玩具而感到幸福无比,而一个物质非常富有的成年人内心却未必感到幸福。 暑假回到老家,自然免不了同学聚会,和同为人母的同学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