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01/08/2022

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心理效应 心理误区也要了解清楚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带动下,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很多人开始尝试婚前性行为。在恋爱期间,是否发生性行为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然而对于女性而言,面对男友的求欢,到底会怎样想的呢?答应和拒绝都是有的,但是造就这些反应不一的做法都是源于每个女性不一样的心理动机,那么在这些心理里面有哪些误区呢?

婚前性行为的心理误区要了解

一、满足性好奇

在当今文化环境中,性巳经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但是由于许多书籍刊物偏重于性器官、性生活内容的介绍,性心理、性道德教育贫乏,加之影视中性审美镜头的增多,以及马路、大街上搂腰搭肩,抑或拥抱、接吻现象时时会映入眼帘,这种文化氛围使少女时期对性的朦胧意识和好奇心理,更加深化与现实化。

由原来的对男性性生理的比较无知、两性单独在一起为什么会充满甜蜜感、性交怀孕是怎么回事等,发展到已不满足于书刊上所介绍的和影视屏幕、马路大街、娱乐圈所目睹的,而是要亲自去尝试、探秘,以至于在恋爱期间,有时主动好奇地提出或不拒绝男方提出的性要求。

很多人第一次性行为的时候,年纪小,没有经验,往往会对性爱留下阴影,甚至会长时间内影响正常的性生活。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男性身上,紧张和畏惧的心情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功能问题,甚至因为经验不足,没办法顺利完成第一次性行为。而对于女性来说,不懂得如何,甚至避孕失败,对身心都会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

二、盲目追求西方开放观念

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及我国性文化的时而泛滥,冲击了有着很深文化积淀的传统性道德。有些青年人盲目崇尚西方的种种性自由观念,想冲破所谓传统性道德观念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

在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女性认为“贞操不很重要,”更有甚者觉得性交根本无所谓,并说“就那么回事”等等。

随着她们观念的转变,她们对待性也会随之变得无所谓,当她们的爱情还处于不知道如何理智地去驾驭生活之舟时,就被欲火烧得不攻自破,发生了不该过早发生的性行为 ,有的与男友周期性地发生关系,有的虽巳预感到两人不可能最终成婚,但那种特殊的关系仍一如既往。扭曲的性观念使扭曲的性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拾,结下了“不负责任的恶果。”

三、抗拒父母的压力

有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想获得长辈的支持,但是却遭到无情反对后,他们不但不终止恋爱关系反而更热情、更密切,以“生米煮成熟饭”的既成事实来拒抗这些阻力,以达到长辈同意的结果。其后果就是不但长辈反对得更激烈,他们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四、追求新潮的恋爱方式

现在有的女性认为“既然爱他,那我什么都可以给他。”、“爱就该给被爱者自由,何必等到结婚以后。”等。

在追新潮的心理支配下,她们很快从初恋进入到热恋,由边缘性性行为上升到核心性性行为。如痴如醉地拥抱、亲吻、爱抚激发起性生理本能的强烈冲动,使理智巳难以抵御。有一项调查发现,44.67%的女性在半年之内发生了多次性关系,其中50.33%的人表示愿意,80.33%的人认为这是个人的事。

五、为了了解男友的性功能

研究指出,这类动机多见于大龄未婚者。她们深感择偶之不易,也期望婚后能幸福,因而对结婚持慎重态度。她们愿意与自己满意的恋人在婚前性交,以了解对方的性功能。

所以,婚前性行为到底要保持怎么样的观念呢?

1、男女都要学会自我保护,做好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传染疾病。

2、要树立正确的性心理及性道德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婚前性行为负责。

3、要有正确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学习正确的性爱知识。

婚前性行为的几个心理效应

两人由初恋进入热恋,感情如胶似漆,有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之感。恋爱达到白热化程度,一旦海誓山盟,性行为也随之而来。这类少女做“人流”虽有羞涩之感,但并不感到空虚和沮丧,甚至还认为这是自己对男友的一种无私的奉献。

迎合心理

这些少女认为男友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当男友提出性要求时,因怕失去对方,便默然应允,迎合对方。

占有心理

这类姑娘认为男友不错,同时别的少女与她又有一定的竞争性,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失利,便发生性行为,造成既成事实,达到占有目的。

掩饰心理

她们常常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与男友发生性行为的。当男友提出性要求时,从她们内心来讲并不想这样做,但又抵挡不住而就之。

侥幸心理

首次发生性关系后,大多产生怕怀孕的紧张恐惧心理。但时间一长,发现没事,便产生了侥幸心理。结果,怀孕了。

屈从心理

这些姑娘常有求于男性帮助解决招工等困难时被男方要挟、控制,尽管她们内心并不愿意,但还是忍气吞声地发生了性行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什么是大学生的压力来源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各大学所重视。新生入学后也会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但是及时如此每年大学生自杀人数仍然高居不下。近些年随着大学生犯罪率的增加,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得到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 近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