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憋了一学期的孩子,上网的时间可能会多起来,这也会让很多家长感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看待孩子上网这件事、怎样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成为很多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月6日下午,新安晚报和省图书馆联办的“新安百姓讲堂”,特地邀请长期从事数字化教育的心理咨询师虞慎勇,以《互联网时代的家庭教育》为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孩子为何会恋上网
虞慎勇介绍,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其中,青少年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例。
很多孩子在面对互联网时,不顾父母、老师的规劝,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为之神魂颠倒。为什么互联网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虞老师分析说,网络世界因具有虚拟性、随意性等特征,青少年可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烦恼,无拘无束地同他人聊天,诉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事,网络不会给他们压力,使他们更喜欢这个虚拟世界。
除此之外,青少年自身的一些特性也决定了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比人际交流更大。青少年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网络又有着丰富的信息。另外,刺激的网络游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好胜心理,他们往往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缓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压力。青少年好奇心也很强,通过网络可以认识不同区域的人,可以了解他们认为更稀奇的事。
网络真那么可怕吗
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很多家长在目睹了网络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后,愤怒地称“网络是十恶不赦的恶魔”“网络是超级毒品”!
为了挽救孩子,让家庭重现往日的温馨,很多家长拔掉网线,禁止孩子与网络接触。这些方式对杜绝孩子变“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拉开了孩子与电子时代的距离。如果完全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使之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必将妨碍他们好奇心的满足、知识的累积、电脑天赋的发挥以及心智的开发等。
虞老师认为,青少年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在电脑快速普及的今天,被拒于“网络大门”之外,无疑是一种悲哀!时代的发展,要求家长们转变观念,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电脑将同钢笔一样普及和重要。在网络和课桌一样成了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家长应当正确看待它,与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帮助。网络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但却不会改变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因此,家长应该让青少年学会利用网络,而不是让网络来控制自己,为孩子们正确使用互联网保驾护航,使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平稳而快乐地前行。
怪孩子还是怪家长
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但过高的要求使部分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天性和童真,同时也失去了健康成长的环境,于是本应是培养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教育,却变成了对孩于的打击和伤害;本应是快乐有趣的求知过程,却变成了孩子不堪回首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去逃避现实,而互联网的出现,恰好给孩子沉闷的天地吹来了一缕“春风”。于是,网络世界成了孩子逃避现实、释放压力的“港湾”,孩子们潮水般地涌向网吧,而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这样的过错,我们能全怪孩子们吗?其实,在还没有接受社会的污染之前,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们沉迷网络,往往只是希望找个地方缓解自己的压力,希望自己被认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或沉默寡言,比较内向,没有自己的爱好,善于服从,或者比较叛逆,但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总是能够找到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语言的人。
那么,同是一个人,为什么在现实中和在虚拟世界里判若两人呢?这反映出我们的孩子在现实中十分渴望受到尊重、得到承认,渴望有一个表现自己、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因此,家长应该与时俱进,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紧跟飞速发展的教育步伐,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成长规律,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
好家长应该怎么做
针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成瘾的问题,虞老师给在座的家长们支了几招。
首先,家庭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对症下药。青少年好胜,我们就应该多给孩子鼓励,让他有成就感;青少年好奇心强,家长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其次,家长还应该多和青少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满足他们的“好群心理”。家长可以尝试着就一些很难正常解决的问题给孩子写封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完全不理会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需要平等,家长不应该有“我是孩子父母,我就比他大”的心理,当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孩子帮助的时候,家长应该学会说“谢谢”。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当孩子迈出走进幼儿园的第一步时,作为家长担心的事就接二连三了,孩子能适应园里的环境么?孩子能玩的开心么?而在这些疑问当中,最令家长牵挂的就是如何在孩子性格塑造上取得不错的开局,对此,专家认为,要让孩子有满意的性格,就应适时的根据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给与及时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