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因为发现11岁的女儿张莉抄作业,父亲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起来打,之后还离开现场“出去透气”,回来时发现女儿已。事后,张丽的父亲后悔莫及。“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些都是中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可是,现在时代不断地变迁,棍棒教育已经不是现在的教育方法,但仍有很多父母一直延续着这种教育方法。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棍棒教育对孩子的危害,以及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一、棍棒教育的坏处
1、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棍棒教育”的弊端,但是当宝宝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凭借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2、影响孩子的智商
父母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会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孩子表现欠佳,认知能力难以得到发挥。研究发现,常挨打的孩子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要低于不挨打的孩子,在2岁至4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后者低5分。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
3、让孩子习以为常
我们很容易被惩罚最初 “卓有成效”的假象所迷惑,继而在改变宝宝行为的“斗争”中陷入惩罚的怪圈。而事后我们却会沮丧地发现,惩罚终究还是无济于事。这就跟我们看恐怖片似的,看多了,再多恐怖的电影都吓不住我们了。实际上,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
4、给了孩子更多负面关注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看到类似的情景:妈妈对孩子说过多次不许碰电源插座,当妈妈发现孩子有这样的企图的时候,立刻大喊:“不许碰电源插座,危险!”孩子不仅不会停下来,反而会更为顽皮地走上前,将手伸向电源插座。于是,妈妈情急之下不得不“啪”地一声,给他来上一下。
二、父母应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1、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2、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3、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4、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乖巧,因此在生活中面对自己孩子的任性,很多家长就十分的头疼。孩子任性让很多家长烦恼不已,那么,面对孩子的任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孩子的个性比较偏执,或是自我约束能力偏差也不排除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