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你的问题 避免精神创伤

  “我惊讶的是:本来以为人们一定是因为巨大的才患病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因为琐事就引发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因为拍摄中国首部精神病题材影片《A面B面》而到实地考察后,导演宁瀛告诉我们:“和大夫采访、深入了解才知道,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方面的疾病可以和发烧一样普遍。”

  疏离:“神经病”

  “大一上学期,班上转来一位男同学。女生们都怕他,男孩子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而他从来都一脸微笑地注视每一个人。有人说他是个弱智,有人说他是个病患,更有女同学在外教的课上,不满和他分坐同桌、拿着文曲星查出“神经病”一词,对着外教急得就要掉豆……最后有知情者告知:这个孩子,其实是自闭症患者。他们告诉我他很危险,说他的情绪总会歇斯底里地发作,突然就炸开然后蔓延至不可收拾。这个传言就像一把荆棘,也没人敢冒这个尖,因此大家都躲他远远的。然而直到我最后一次看到他,他也是笑呵呵的表情,温顺而可爱。”gonefire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

  在一些人眼里,一个人“有”某种问题,他/她也就“是”那个问题。可以被治疗的人被看作是异类,从前被视为性格或心情的情绪、行为被当成是一种病症。于是,人们小心翼翼,不要被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

  心理咨询师赵海燕看到太多想解决问题,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问题的人。她告诉我们,七八年前,常有人戴着墨镜、压低了帽子走进咨询室,现在仍然有人打来电话预约咨询却不肯走进咨询室,宁肯约在咖啡厅见面;还有些人会再三要求保密。“他们觉得身体有病大家知道了没关系,但是一说心理问题就……觉得丢人。”

  “著名患者”崔永元说:“当我得病以后才意识到,患者和精神病患者的境遇有多差。很少有人关心心理疾病患者,歧视非常大,缺乏常人的理解,缺乏家人的理解,缺乏同事的理解。”

  阻隔:“你不要这样想了”

  “你最开始说出自己的问题,说不舒服的时候,身边的人可能会压制你——你想太多了,这样不行啊,你不要这样想了……他们不理解。而且,人是逃避负面情绪的,也不喜欢身边的人有负面情绪。”从高中开始,小P就被抑郁情绪所困扰,她感觉很恐惧,不知道怎么办,和妈妈说,可妈妈却告诉她:你不应该有痛苦,因为大家都这样也不痛苦,你难受是不正常的。“如果没人支持,一个人真的蛮艰难的——有问题的人是很脆弱的。”

  崔永元也有这样的困扰。“社会上对这方面的知识知道得特别少,包括我的家人、领导,都觉得没有这种病,觉得你就是想不开,就是小心眼……当我很有耐心或者很有精力的时候,我会慢慢讲一点给他们听,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有的时候实在不耐烦了我就说,如果你觉得我没有这个病,你把我的药吃几片试试。”

  “我的来访者中2/3的人没有得到好的社会支持。他们或者不敢告诉家人,或者是告诉了家人也得不到理解、关注——‘那是你自己的事’。有时候,身边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心理问题,不断到他/她的伤口,更会导致病情恶化。所以,我有时会要求来访者与家人一起来接受咨询。”赵海燕说。

  要理解和帮助一个“有问题”的人未必如想像的那么容易。歌手陈琳自杀后,身边的朋友们回想到她的很多“异常”,比如、退缩,但是没有人发现她患有抑郁症。很多人感觉内疚,在她最需要帮助、支持的时候没能伸出援手。如果缺乏心理知识、不了解症状实质时,人们可能会错误理解患者行为,作为家人也可能会深受困扰,比如感觉被抛弃、疲惫不堪,也可能会引发愤怒、沮丧等情绪。

  每个人都需要支持,被“问题”折磨的人尤其如此。可是,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的痛苦说出来不仅不能得到支持,反而会导致更可怕的“疏离”,他/她会如何?也许只能选择沉默。

  逃避:“实在扛不住了”

  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正是对待自己态度的投射。如果我们对“有问题的人”避之惟恐不及,当自己的心理出问题时,往往也会选择逃避。

  《心理月刊》2009年12月的调查中,被问到“生活中遭遇困境难以承受时,你想过要看心理医生吗?”,37。50%的人说从来没有想过;更有54。80%的人说想过但是没有付诸行动。能够走进咨询室接受帮助的人只是极少部分,更多人选择默默承受。

  前面讲到的小P的问题,在经历紧张的高考和进入大学陌生环境后,发展成了心理障碍。她恐惧与人交往,还出现了学习障碍,但她选择了逃避。“扛着度过了大学4年,可毕业时学习就业的压力,时间精力冲突,加上我的社交恐惧、学习障碍,我的状况已经很糟糕了。每天都在‘上电影’,,矛盾。想做一件事,可是前进后退都很痛苦,都会伤害自己,做什么都是在为别人,而停在原地无法动弹也很痛苦。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有走投无路的感觉。那时我天天想自杀。第一个咨询师是妈妈帮我找的,之后自己又换了两个。两年后,我才终于可以正常生活。”

  杨柳“扛”的时间更长。“我很早就觉得抑郁。上大学时,因为恋爱关系没处理好,更是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情绪不好时,就只能任它摆布,身不由己,有失控的感觉,很痛苦。我觉得自己很无能,又生怕自己会崩溃,于是就要出去玩,唱歌、喝酒、与人聊天,不去看它,才能感觉好像舒服点。

  后来就去考研,让自己变成工作狂,自己,但是都解决不了问题。越想摆脱,就越糟糕,只是带来加倍的焦虑。因为压抑太多,不知哪个点上被触碰到,就像火药一样爆发了,而悲伤时又觉得无法望到悲伤的头。10年多的时间,我总是不断被这样的情绪所控制。”

  赵海燕说:“我的来访者中80%问题已经很严重。往往是直到实在扛不住了,严重影响到生活才来做咨询。在咨询当中,大多数人对问题是习惯性压抑,以达到表面平静,但是通常过段时间类似的情绪又会冒出来。”

  向公众坦诚自己患有抑郁症的杨坤自称是“看似正常的弱势群体”,他说,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已经有了抑郁症状,但几乎没人肯去治疗。他再三告诫大家: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度抑郁。

  这些“看似正常的弱势群体”一边扛着自己的问题,一边还要面对家庭、社会责任。日益加重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压力重重,甚至扛不下去了。“自杀、疯掉,对于病人来说其实是放下了,不用扛着了。”赵海燕这样说。

  有人在“扛”,还有人根本并没意识到自己扛着需要处理的心理问题。

${FDPageBreak}

  忽视:“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人只能看到自己已经学会看的东西。有些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持续地伤害着我们,但是我们习惯成自然,并不自知。

  咨询室里常常发生这样的故事:一个被父母硬拽进咨询室的高中女生,用刀在自己胳膊上留下一道道伤疤,但是她并不认为这是问题,而认为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位母亲带着“问题孩子”来咨询,结果却发现原来有问题的是自己……“很多人会觉得是自己倒霉,或者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让自己不舒服。”赵海燕说。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当你独孤单你该怎么办

  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  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  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