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很重要的部份,每一天,我们都需要与人沟通,良好的聆听技巧会令对方感到有人愿意聆听、被尊重、受重视。假如对方是情绪欠佳的人,良好的聆听技巧便更为重要了。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聆听很简单,没甚么特别,事实上聆听技巧跟对方的感受息息相关。聆听主要分为「被动聆听」和「主动聆听」两种。
「被动聆听」:
是指聆听者只是听,完全抓不住重点,对方好容易感受到聆听者不是用心聆听。尤其面对情绪出现问题的人,他们对于聆听者的反应和感觉相当敏感,一旦觉得聆听者只是敷衍自己,不是真心想听,他们便会感到不安,认为聆听者无法帮助他们,双方的关系亦因此而变得疏远,再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主动聆听」:
是除了用心聆听外,还要分析对方说话背后的含意,内里包含着开心,还是不开心的事情?对方实际想表达甚么意思?根据分析加以思考而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回应。
除了分析之外,适当的回应也不容忽视。聆听者可以尝试说:
– 「知道你唔开心」
– 「这样好惨」
– 「如果是我一定很难受」
让对方觉得有共鸣,这样能够令他们感受到聆听者是明白自己的。对于一个情绪受困扰的人,在情绪低落时,能够有人理解和陪伴,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这些说话技巧十分重要。
切勿说:
– 「放松D」
– 「睇开D」
这只会令对方感到聆听者根本不想听,不想分析自己的问题。
身体的表达和态度也相当重要。试想想,如果聆听者口说很想听到你的分享,可是聆听期间经常东张西望、不断按手机,你会认为对方是真心想听吗? 你会感到被尊重吗?
沟通的过程中,虽然聆听者表面上只是静静在听,但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告诉对方,聆听者的态度和想法,对方很容易便能看出来。成功的聆听者应该跟对方保持眼神的接触,温柔地注视对方,不时点头表示鼓励,不打岔对方的说话。也不应将双手抱在胸前,保持轻松开放的心胸与姿势,否则会给人一种拒绝接受的感觉。
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是大家应该留意的地方。不同国籍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用心完全地倾听。大家也要注意彼此的空间与谈话的角度,合适的距离和角度会令彼此感到舒适,太远或太近都不适宜。
良好的聆听技巧,有赖大家在日常生活多练习和实践,你会发现良好的聆听技巧不但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更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令大家更密切。
撰文:精神科专科麦棨诺医生(香港心理卫生会委员)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