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做功课做咁慢,我就没收你部手机。」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做过相类似的事情,出发点都是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这些惩罚一般都可以令孩子就范,只不过,孩子会真的理解自己所承担的是自己所为的后果吗?还是他们只认为他们是在承担令家长发怒的后果呢?此外,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的错误上还是被惩罚的恐惧上呢?
自然后果 改善行为
想让孩子明白他们所作的行为会带来后果,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自然后果」及「逻辑后果」的运用理论。「自然后果」就是指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结果,此结果是没有经过家长安排的。例如不吃饭,感到肚饿,肚饿就是不吃饭的自然后果。自然后果可以令孩子自己取得教训,改善行为。
逻辑后果 自我负责
「逻辑后果」是指一个经家长安排附加在孩子行为之后的结果,而此结果必须先被孩子了解接受,并与不良行为有所关联。例如孩子跑出马路,孩子便需要被家长牵着手走余下的路程。逻辑后果的目的,是引导孩子逐渐学会自我负责的行为。
简单来说,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就是不介入,让孩子自食其果。这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用时,家长都需要冲破大大小小的心理关口。
很多家长都不忍心孩子面对自然后果,害怕他们会因此而受到任何伤害。例如家长明知孩子会因不做功课而被老师留堂,正好是让孩子汲取教训,可是一些家长又往往会认为孩子上了整天的课已经很累,不忍心他们再被留堂。
又例如孩子因不愿意穿衣服而病倒,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生病太难受,不忍心让他们感到不适。
比起支持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更多家长倾向直接阻止孩子犯错,用惩罚威吓他们去改变行为。家长要知道,当孩子要面对自然后果时,他们其实在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同时,也在学习处理错误带来的负面情绪。家长的「少做」也许比「多做」难,但「少做」可以比「多做」更为有效。
当然,自然后果也不是常常适用的,当自然后果会危及孩子或他人安危时或当自然后果需要长时间形成时,逻辑后果便更为合适。
撰文:程思齐博士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香港临床心理学博士协会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