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高处会让人产生一种恐惧感,生活中有很多恐高的人,即使在高楼上上班,他们也从不从楼上往楼下看。其实恐高症是可以治疗的,有些明星就因为要拍戏治好了自己的恐高症。而且恐高症和怕高并不适宜一回事,但很多人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近日,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现代都市人,91%曾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的人症状更严重。可见,怕高是普遍的情感体验。
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怕高更多地来自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机制。
“假如你站在悬崖边上,你会感到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深渊,从而提醒自己停下脚步向后退。”这份惧怕是人类得以繁衍的重要心理保障。因为,从进化心理学看,只有那些懂得远离悬崖峭壁的人,才能远离危险,他们的怕高基因也就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恐高。
此外,对怕高的人而言,站得越高,眩晕、心慌等症状就会越强烈。这是因为视觉信息缺乏。引起的心理惧怕。当人从高处向下看时,眼中的景象跟平时大不一样,就像坐飞机时,看到陆地上的汽车都像甲壳虫。这让你的视觉信息大减,身体更轻易失去平衡和定向能力,安全感会在瞬间缺失,继而产生恐高。
“当然,怕高并非不可克服。”许建阳指出,平时,你可以多爬山、上楼梯,并有意识地让自己俯视脚下,随着高度的逐渐递增,你就能慢慢适应了。另外,克服恐高也要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入手。尤其是应该从儿童期开始就让他们多走独木桥、翻筋斗、跳跃、转圈等。
然而,怕高并非恐高症。若你站在高层建筑的屋内也惊恐万分,总有不安全感就不正常了。这种对高处产生的过分惧怕的情绪、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符,明知自己恐怖过度,却无法控制的情形才是恐高症。
其实,怕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是自我防御机制在作用。对于怕高的人而言,站在高处时会因为视觉信息缺乏而出现恐惧心理,甚至会有眩晕、心慌等生理表现。但怕高是可以克服的,平时多爬山,爬楼梯就行了。大家应了解自己是怕高还是真的患有恐高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近年来,家长、教师及一些专家和心理医生都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情况。以前医学界认为,神经官能症在青春期或中青年人群中常见,现在在少年儿童中也不难见到。门诊和心理咨询中的统计显示,除了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