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病也想去医院就诊? 你可能有心理问题

   相信大家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声称自己从小就是个“药罐子”,打针吃药没听过,医院似乎都快变成了自己的家。其实,像感冒、腹泻等小病是不用去看医生的,一般去药方买点药就行了,但很多人还是坚持去看医生,而且是频繁去医院,有可能是因为心理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台湾41岁的徐女士,因本身罹患皮肤过敏、感冒等病而经常就医,全年就医次数高达575次,平均2天就跑3趟医院。徐女士如此频繁就医,主要是因为躯体疾病伴有明显的心理反应或是存在明显的疑病心理。

  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大部分只是主诉躯体方面的不适感,常常试图掩盖抑郁和焦虑方面的问题,感到谈论抑郁和焦虑有耻辱感,使医生常常忽略情绪问题而只重视躯体症状,使情绪等心理症状迟迟得不到解决,情绪引起的躯体不适持续存在,病人频繁就医,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如果心理反应严重,就属于躯体疾病合并有精神障碍,病人会过度使用医疗保健服务。研究发现,医疗资源的高度使用者一半有心理问题。

  频繁就医的另一种情况是疑病心理,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人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判断患病的标准。对于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健康,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容易疑病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标准,别人很难劝说。

  2.个人内心深处是否愿意接受病人的角色,如果疾病能使自己摆脱责任,减轻义务,获得同情,得到公费医疗、营养补贴等“继发性获益”时,病人则听到有病或病重则喜,多见于工伤、交通事故及斗欧致伤时,尤其出现迁延不愈,被称为赔偿性神经症。

  3.信守养生之道,经常对自己的身体自我考察,注意自身的感觉。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容易受媒体宣传以及医书的影响,看见别人患病或者看见病情介绍,就立即感到自己有患病的症状。

  4.社会地位高、经济比较富裕。他们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怕失去现有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也怕失去自己的健康,容易小病大医、兴师动众。这部分人虽然表面富足,心态并不富足。

  上述案例中的徐女士频繁使用医疗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怀疑自己有病,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可能是因为比较愿意接受病人的角色,觉得自己生病了,或者是太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频繁去医院就诊,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心的出轨与身的出轨

心的出轨与身的出轨,你更在意哪个?他说—两者都很难接受。但若是轻微的精神出轨,还能接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有吸引力的异性,很难让自己不在精神上出轨,这类的出轨,我称为轻微的精神出轨。至于肉体的出轨,我很难很难想像。她说—男人要变了心,八百头老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