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抑郁症 / 焦虑症 · 03/29/2022

父母不当激励,可能毁掉孩子兴趣

为人父母,别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小时才艺平平,只要能保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积极乐观,将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成为一个有趣有才的人。家长的种种激励,反而会让孩子原本的兴趣爱好,慢慢变成一种功利的选择,最后完全丧失了最初的热爱和激情。
9月开学季,家长们终于如释重负,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除了辅导孩子作业,报各种兴趣班、课外班又掀起新高潮。让孩子学一些才艺,升学加分,未来多才多艺,是每个家长的梦想。但兴趣班学费好凑,孩子的兴趣却极难维持。
家长的威逼利诱,反而损伤孩子的热爱与激情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家孩子很热爱画画,给他报了许多班、请了不少老师,但他的热情却在不断减退,怎样才能让他的爱好坚持下去?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总是希望把自己想学而没学会的东西,能在子女身上绽放。于是,虽然自己不懂音乐,却逼孩子去考钢琴八级;虽然自己中过的奖只有“再来一瓶”,孩子却必须拿全国幼儿书画大赛特等奖。
而培训机构当然也投其所好,3岁能办个人画展,5岁喜获国际金奖,7岁可进京汇报演出……这个看起来神童辈出的年代,让本就深陷中年危机的父母们更加焦虑,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人生竞技场上落伍。于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有点才艺,否则日常养娃交流大会上,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然而,从孩子天性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无非是玩,画画是玩,跳舞唱歌也是玩,弹琴读书还是玩,玩腻了就得玩点别的,非要逼他每天2小时、每周7天的反复练习,再赶着去专业考级,是很痛苦的。
为了减缓这种痛苦,家长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加以激励,比如买玩具、吃大餐、去旅游等等。这种种激励,反而会让孩子原本的兴趣爱好,慢慢变成一种功利的选择,最后完全丧失了最初的热爱和激情。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画画之所以能维持这么多年,主要可能是因为家里穷。父母会对我说,画画影响学习。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家长终于松口说:如果你的学习成绩每年都能进步20名,那么你可以继续画画。所以我小时候,能画画本身就是奖励。一只毛笔用秃了也舍不得扔,至今我还喜欢用秃笔;实在没钱买整盒颜料,所以只买了3支基础颜色,花青、藤黄和朱砂,至今我仍能用这3种颜色完成所有画作。长大之后,为了谋生,画画断断续续停了好些年,生活没那么艰难时,就会跃跃欲试重拿画笔。
要问我为什么能坚持画画这么久?其实哪有什么坚持,画画本身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奖励!要说兴趣爱好,本质上就是一种少年心性的玩耍,通过兴趣去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和知识体系而得到内心欣喜,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奖励。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喜欢玩却不愿深入学习,这是一种天性。拿文艺类爱好来说,摄影和写作,是入门容易、深入极难;绘画和音乐,是入门较难、深入较易。但不管哪种文艺创作,到最后要登堂入室,都是极难的,所以很容易浅尝辄止。
兴趣源自好奇,更来自阅读与行走
每种兴趣的建立,都起源于好奇,而好奇心的建立,阅读和游历是两大支柱。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是增添人生深度和广度的最好办法。
我的阅读热情,从小也没受到任何鼓励。父母总是说:读课本就好,看什么课外书,浪费时间。出于对各种稀奇古怪知识的渴望,我从零花钱里又节省出一些,去废品收购站论斤买旧书。比如《三国演义》只有下集,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只有上半本,蔡志忠《庄子说》还被撕掉了几页,还有一本被我当小黄书误买的美国金赛博士的《性心理学》。然而后来我把此书的基础理论用来指导大学同宿舍男生的青春期心理危机,相当有效,也由此走上心理康复医学自学研究的不归之路。
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讲起小时候对小城镇种种百态人生的细致观察,让我产生莫大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我从小也爱逛街,观察家门口的众生百态,后来开始拍照,一直留意的人间悲喜顺理成章成了我的摄影主题。蔡志忠的《庄子说》,被我临摹了无数次,我自己也开始画漫画。
阅读之外,游历也重要,当然得有一定知识储备,才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有趣细节,不然走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后来我专程去杭州,拜访儿时偶像蔡志忠先生。和我想象的一样,蔡先生仍然纯真如少年,我们长谈了七八个小时,蔡先生还主动画了张画送给我。
回到最开始兴趣培养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兴趣坚持一生,实在不易。然而这个世界总会有足够的丰富和精彩,让我们沉迷其中。只是别让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快乐,被酬金和奖励所绑架。
毕竟,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小时才艺平平,只要能善良正直,理性自律,保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积极乐观,将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成为一个有趣有才的人。
为人父母,别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跑过马拉松或半马的人都知道,前面几公里跑得多快,意义不大。人生是一趟长跑,起跑时慢点没关系,中间累了慢一点、歇一歇也没关系,跑岔了路也没关系,按着自己的节奏,坚持跑完全程,才是完美人生。真要说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到终点时才能见分晓。(林帝浣)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熟年婚姻”如何保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彭暖暖   印象中,离婚通常是年轻人性格不合或一时冲动的结果,中老年夫妻已磨合多年、思虑成熟,不会轻易离婚。然而,近年来“熟年离婚”的比例逐年上升,与30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熟年离婚专指45岁以上离婚的现象,它有两个时间节点:一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