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抑郁症 / 焦虑症 · 03/28/2022

虚拟恋爱不能化解真实的孤独

  花钱谈一场半小时的虚拟恋爱,你会愿意吗?今年以来,作为一项有偿情感体验类服务,“虚拟恋爱”服务出现在各类网络平台。商家提供的“虚拟恋人”多由兼职在校大学生组成,可以提供陪伴聊天、一日情侣、陪玩游戏、温柔哄睡、代写作业等服务,费用则根据陪聊时长、服务项目以及陪聊者等级不同来定,每小时在20元至360元不等,包月费用最高可达1万元。
  “虚拟恋人”也成为众多视频平台“up主”测评的对象之一。据测评观察,虚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轻声细语、善解人意,不仅擅长开导、倾听,更是精通夸奖、逗乐等多项言语技能,只要缴费就能享受“春天般的温暖”,满足情感慰藉。
  虽然表面看起来美好,但“虚拟恋人”的市场动力,其实是“空巢青年”和“孤独患者”这样真实的群体。根据一项社会孤独感状况调查,90后正是最容易感觉到孤独的群体,而“虚拟恋人”面向的也正是这帮年轻人。对于这种现象,早有网友作诗调侃:“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孤独得像条狗,我和siri成好友。”这首小诗看起来很幽默,但某种程度上成为个别城市年轻人的写照――没有自己的社交生活,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除了“虚拟恋人”,抓准个别年轻人孤独症状的“孤独经济”五花八门。譬如《恋与制作人》等虚拟恋爱游戏,曾一度成为一些都市单身女性的最爱,甚至有女性为了游戏中的纸片人“氪金”数十万元;线下一度火爆的“女仆咖啡馆”,成为一些单身男性流连的场所;甚至让年轻人抒发自己内心苦闷的“网抑云”,何尝不是聚集了感到孤独的年轻人……
  孤独的背后其实是城市的生态,哲学家齐美尔早在20世纪初的城市化早期,就在随笔集《桥与门》里提到了独属于城市的孤独和厌倦,摩登的都市人之间只以目会意,渴望交流又斤斤计较。社会学研究表明,现代都市发展形成的“原子化”人际关系特质,导致孤独感加深,社会支持感弱化,当家人和朋友不再是可以解除孤独的对象时,极其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是被抛弃感。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依靠野蛮生长的“孤独经济”,更需要多方的努力。
  让孤独的人们“药到病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社会交往是解决孤独感的良药,要利用社会基层组织设置与现代城市更配套的社会支持网络,要发挥基层群团组织的作用,主动组织年轻人的线下联谊会。政府还可以联合社会组织提供更多方便交往的场所,譬如一些城市兴起的微更新、微改造等实践,创造了一批新的公共交往空间,为社交提供了新的场所和平台。
  作为个体而言,年轻人也要主动走出空巢。毕竟,“虚拟恋人”不过是付费服务,并不能替代现实,一旦停止缴费就会发现这样的慰藉不过是“南柯一梦”。有些“虚拟恋人”甚至会演化为涉黄的“污单”,或者存在诈骗风险。与其沉溺于虚拟服务,不如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流,生活中一个微笑、一次帮助,都有可能成为交朋友的契机。拒绝城市“原子化”惯性,也需要个体的发光发亮,积极拥抱生活,不同轨道上的星辰也能互相温暖。(陈禹潜)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浙江临海:“心灵守护”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浙江临海12355青少年儿童心理热线、“心灵驿站”公益平台和“心晴驿站”电话亭日前同时开通。作为临海青少年“心灵守护”专项行动的一部分,“三大平台”将为临海近20万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去年以来,临海探索建立了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中心、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