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兴起背后的心理学道理

  新闻事件:每年的11月11日是“光棍节”,算得上是单身一族的另类节日。就连李克强总理都为电子商务发展造就的“光棍节”点赞,称之为“消费增长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每到这一天,许多单身男女都嚷着要赶紧“脱光”。这类既非“土节”又非“洋节”的节日近年来大肆兴起,逐渐席卷全国。从最初出现到被大家认可,这一过程背后究竟有哪些心理学道理呢?

  心理解读:“11月11日”这个日期和“单身”之间本来没有任何共同属性,就像“苹果”这个词语和苹果本身没有共同的物理属性一样。一个词语既没有香味,也不能吃,但看到“苹果”一词,人们脑海中就能浮现出苹果的样子,这是因为大脑将词语刺激跟实物刺激联系起来,在心理上划了等号。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关系框架理论(RFT)来解释。4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4根棍子,而“光棍”有单身的意思,于是有人就将这个日子定为“光棍节”。可见,人类的语言正是一种主观应用,具有随意性、联想性。

  但新词不能滥用,尤其在社会交往中不能随意使用,而要遵循语法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说,你可以把土豆称为“红薯”,把红薯称为“土豆”,但不会有人这么做,否则会对交流构成障碍。而“光棍节”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都市单身男女较多,都希望早点结束单身状态,而一年一度的光棍节迎合了这一心理需求。再加上网络电商的推波助澜,“名”“实”便被约定俗成了,从而确立了稳定而密切的联系,渐渐被大家所认可。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做宅妈的十大理由

  所谓宅妈,是指生完宝宝之后,暂时或长期选择宅在家中、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妈妈。跟时下的宅男宅女一样,她们拥有“宅”的气质,不爱客套式的应酬,喜静,可能是某种控迷,比如微博控、美剧控,热爱网络,但最爱的是孩子。  做宅妈的10大理由:  1.不用依赖老人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