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土味情话风靡互联网,成为朋友圈里引人注目的一道泥石流。
眨眼间这席卷之势也烧到了心理圈,各位心理学大师居然也惨遭毒手!
不说了,大家来品一品哪位大师的情话最打动你吧~
弗洛伊德老爷爷提出的“防御机制”可谓是精神分析学专业术语了。
嗯?不承认?一定是你在防御!
这个术语是指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法;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
今天你的“防御”有在认真工作吗?
虐鼠狂魔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用“斯金纳箱”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后被用于研究动物学习能力和自我刺激与合作行为等心理学研究。
斯金纳老爷爷对小白鼠的爱可见一般。
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体情绪色彩的情结构成,他们构成了心理生活的个体的、自私的方面。“
通过对个人无意识的研究,荣格发现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个体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丛,荣格将之称为“情结”。
相信大家已经听过非常多的例如”雏鸟情结“之类的排列组合了……
人本主义的代言人罗杰斯大大,因为害羞腼腆内向的性格首创了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
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你说,我听着~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
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说的就是马斯洛大大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大家也可以把社交需求理解为对爱的需求。
冯特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之父”,因为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一转眼,139 年过去了,然而爱情这个东西,仍不知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狗用实验证明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
利用狗狗对食物流口水的生理反应,加上另一个信号的频繁匹配,狗狗们对这个信号一样会流口水。
究竟是谁,成了巴甫洛夫“爱的信号”?
班杜拉提出了“替代性学习理论(vicarious learning)”,认为人们不需要像斯金纳说的那样亲身经历、而是只要通过观察他人的经历,即可完成学习的过程。
所以爱情不一定要自己经历,只要看过别人的悲欢离合,自己就能锁定身边最确定的目标人选。
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opment theory)”,把人的一生分为八大阶段。
成年后的18-40 岁,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期”。这个时候能与合适的人产生爱的体验,就获得了这辈子感受亲密的力量;反之则会被孤独侵蚀。
鲍比是“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的创始人。
我们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出于对母亲的依恋,母亲能否为我们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对未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强弱,有重大影响。
母亲如果没有给我们安全感,带着非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后,如果遇到一个全心全意爱他们的人,伤口能否愈合呢?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他们是时代的希望所在。但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