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人在生气的时候其实是内心最柔弱的时候,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情绪受到了侵犯,所以他们就会树立起防卫的触角,以此来保护自己,掩盖自己受伤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们看上去可能显得十分的恐怖,但是你不能被这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你应该换种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把他看成是一个受了伤脆弱的人,这种察觉会在瞬间使你自己变得理性,把急于争吵的情绪缓和下来。
Part 2
当我们感觉到痛苦焦虑失落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时,我们应该主动的接受这种情绪,把这种不安的情绪当成是自己正常的情绪,而不是想着去摆脱它,接受它是最快的一种摆脱它的方式。
清晰地挖掘出导致自己负面情绪是什么期待情绪落空了,然后在别的新鲜的事情上再寻找这种期待情绪,好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
Part 3
人究竟是不愿意吃苦的,是不愿意自律的,愿意贪图享乐,求安稳安全,这些都是没错的,但是这个社会现在是崇尚努力奋斗的,社会价值观就是如此的,每天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满天飞,逼得你不得不去努力去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自己。
于是我们就会听到很多道理,也就有人总结了,说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导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你压力不够大,第二点是道理听得不够多,尝试的也不够多。
心理学上讲培养一个可见的习惯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所以,一时做不到,不用苛责自己,可以改变缓慢且反复这样终究会有一天自己是能够做到的。
Part 4
每天都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的朋友,然后慢慢地了解这个朋友,他什么时候容易生气什么时候感到痛苦,他在为什么东西感到迷茫又是渴望得到什么让他满意的东西?
可以冥想,可以写日记,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变成故事写下来说给别人听,其终极的目的就是一个,把自己变成自己的陌生朋友,并且用十足的耐心和好奇来爱这个陌生的朋友。
想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首先要感受它,捕捉它,最后才能控制它。
Part 5
关于沟通,我们请先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与价值观假设来沟通的,你要意识到自己有两层的观点,一个是事实,另外一个就是你的假设价值观,你需要用缓和的语气询问得出你们公共认定的点,保持询问的姿态,这样就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Part 6
情绪和行动力是相互影响的,愉悦的情绪可以增加你的行动力,同样好的行动力又能使你沉浸在愉悦的情绪中,从而更加正向的影响你往正面发展,所以你要么创造更多愉悦的情绪要么创造更多的行动,例如:
你走路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为自己是个更自信的人;
你每周运动3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
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自己是个执行力、行动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①给自己压力太大。那就每件事设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费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设上限。
具体例子:一天只做5个俯卧撑,完成。咦,状态不错,那就再做多几十个也可以。
旨在不会因为目标过大而自我感受挫中途放弃,同时又维持了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
②怕失败,怕挫折。认为自己失败一次,做错一次,后果就会非常损失自我价值。
此时可以用局外者角度去看待自己,设想如果是朋友拥有这个紧张的担忧的念头,你可能会发现存在着僵化、严苛的假定,你也会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意识到后就会消除不合理性。
③还没有做时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尝试。这是成长时期经历造成的负性信念有关。
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顾下过去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虽然有困难但也完成了,用实际的例子去驳斥脑海中这个想法。
告诉自己再试试,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过去脑海中的声音。
Part 7
认识到我们同时需要他人认同和渴望自己的认同。对于别人的肯定我们自然是会心生欢喜,战胜了自己我们也同样会心生欢喜变得更加自信。
这两种其实并不矛盾,可能在自己之前的理解中,那股子酸秀才劲才是值得努力的,其实并不用过于看重内在而忽略外在,这两种形态方式其实都是存在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5名不满18岁的高中生,只因为在暑假期间无事可做,待在家里觉得“没意思”,他们竟然为“找乐子”合谋抢劫。短短一个月内,他们仅在朝阳区就实施抢劫15起,抢得财物价值4000余元。 公园情侣屡屡被袭 8月7日22时,范先生和女友在新源里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