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按理说,在外的游子应该是归心似箭。可是,在大学校园里,确是另一番景象。不少大学生(以即将毕业的学生为主)早就放假了,可就是“赖”在学校不走?他们为什么不走呢?专家分析称,这或许与求职过程遭遇的挫败有关。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校历上,“1月11日”被印成了醒目的红字,这天是放寒假的日子。但半个月过去了,校园并没有冷清下来,宿舍区学生来来往往,吃饭时段的食堂窗口前,也是人头攒动。这样的现象并非中青院独有,记者走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几所高校后发现,每所学校都有不少不愿按时离校的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王龙告诉记者,他们班上50个同学有11个人放假后还待在学校。而他大四师兄的班上,暂时留校不归的人占到一半左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基本上一放假就全都回家了。“每到放假,就有一些同学来问,澡堂几点关门呀,水房还开不开呀。
有的学生回家回得特晚,过年前几天才走呢。”中国人民大学宿舍楼的一位楼管员说,这些留守学生大多是高年级的,新生一般都一放假就回家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学老师周军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走过“心理断乳期”,对家庭的依恋感较强,而高年级的学生,独立人格得到发展,对大学生活的环境也逐步熟悉,因此对家庭的依恋感会逐渐减少。
“不想回去,在家也不想去亲戚朋友家串门,他们一见你就是问工作、问考研的事!”天津工业大学大四学生张昊的话,说出了不少准毕业生的心声。
中央财经大学专职辅导员李侃,最近也遇到了几个因为就业压力大不愿意回家的同学,她发现这些学生大多状态不太好,因此建议他们回家休整休整。“有的听取建议回家了,有的还是会留在学校”。
中国调查网2009年12月一项名为“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如何”的调查显示,有39%的大学生与父母不能互相倾诉心事,32.4%的大学生与父母不能换位思考。这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缺乏,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
专家认为,那些“宅”在宿舍,不急于回家也不出去找工作的大四同学,可能是因为求职环节的不顺利带来了挫折感,或者是高压力情境中,有较为强烈的焦虑或恐慌情绪。他们选择暂时把自己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宿舍里,选择打游戏等可以暂时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来暂时性地保护自己,回避来自家庭的压力。
对于那些暂时“赖”在学校不愿按时回家的准毕业生们,专家建议,他们应该尽早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他们可以跟家长好好沟通,化家庭压力为动力,从中获得家里的心理支持,这对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大有好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讲究把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一点小变化,可能预示大问题。那么,你了解你的身体吗?当它给你报警的时候,你知道是什么讯号吗?就拿体毛来说,别小看他,各位男士“体毛”的多少,往往也是判断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讲究把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