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家长不难发现,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会有如下变化:对别人随便翻阅自己的东西很反感;悄悄记日记倾诉内心的秘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不诚实了。
青少年以上的这些特点都是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闭锁性”。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青少年心理的闭锁言行表现还有: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上锁;不轻易地和盘托出内心所想,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易做到心理上毫无保留,可能以各种形式似作回答,实则拒绝回答。青春少男少女除了发展一般的交往外,也产生了由相互知心而培育起来的友谊。
青少年出现”闭锁心理”是由于思维的发展,对外部有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新的自我的出现,心理活动开始走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加之独立性与自尊心的相应发展,从而逐渐失去了儿童时期的外露、直爽、单纯和天真。
这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对个体或社会来讲,有两种不可忽视的功效:一是有些有为的青少年可使”闭锁心理”产生升华作用,成为钻研学术、为社会做贡献和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二是可能使人类精神文化更加丰富多采,通过窥探人生的奥秘,可以创造出很多文艺作品。青少年心理的”闭锁性”包含着积极适应环境和自我监督成分,即包含着发展。
当然,青少年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闭锁心理,也会对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闭锁心理”的影响,他们在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苛刻,不仅与父母、教师之间不能达到心理相通,在同龄人之中也不容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容易被别人理解,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但想交往得多,还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灵的大门。这一矛盾常常不易被人理解,他们自己又不容易理解别人,因而心理上常常不能平静,个别人甚至发展到性情孤僻。
为了克服”闭锁心理”的消极后果,青少年要多交挚友,相信老师,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应向知心人倾诉;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置身于社会的大圈子中,而不要久陷于个人的小圈子里。教师和家长也要正视青少年的这一正常的心理现象,尊重他们的”私秘权”,而不可强行让其”讲真话”。当然,对其错误的苗头,也应及时予以引导。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70后男人正处于角色的转型期,正是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黄金阶段,然而有许多事业有成的70后男人依旧选择单身,他们也许是有太多的无耐和辛酸,也许是一种责任的逃避,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在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同样,也要面对亲朋好友劝告的挑战,分析起来,单身无疑有以下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