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股神,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这些人一门心思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为何要”傍”?67.7%的人归因”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 可是,如果大家都想靠”傍”实现梦想,事事都要”傍”,那还有谁会去奋斗和创新呢?您怎么看”傍傍族”?您赞同不择手段地”傍”,还是为梦想而奋斗?
傍款傍权,”傍傍族”一门心思希望走”捷径”实现梦想
傍款傍权走捷径,你是”傍傍族”吗? 别人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就是”吃亏”?
调查显示,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 10.8%的人表示”非常希望”,3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希望”。不过,也有26.4%的人表示”不希望”,29.7%的人觉得”不好说”。”几年前,我还天真地认为,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社会现实告诉我,还是傍吧。”家境好的还可以傍父母,家境一般的就只能期望傍上一个条件好的另一半了,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坦言,”再说,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吃亏了。”
为什么人们希望”傍”? 背后体现”边缘人”的弱势心理? 此”弱势”有没有自己作孽的成分?
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原因有:”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 (67.7%)、”投机心理盛行”(63.6%)、”大家傍我也傍的从众心理”(46.3%)、”不自信的人太多”(35.1%)等。湖南女子学院副院级督导蒋瞡萍教授认为,强调社会关系的作用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用傍的方式,依靠社会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本身不足为奇。但”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人都需要被认同和肯定,但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
”傍”的流行会带来哪些隐忧?哪些”傍”是变味的依傍?
”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 傍技术,傍学术…如今的一些”傍”怎么”变味”了?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认为,傍的本质是一种依赖,比如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依赖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但是,当前社会中的依傍却变味了。在制造产业中,一些人不以创新为荣,傍他人技术发明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在学术领域中,部分人不以剽窃为耻,傍他人学术成果;靠着傍而得到金钱和权力后,一些”富二代”和”官二代”越来越张扬跋扈。
{page}
”傍”的流行会不会刺激隐性腐败现象越来越多?丢了人格和高尚生活方式的”傍”能傍出什么?
调查中,受访者评出的最普遍的”傍”行为有:”人际交往中傍人脉广、有资源的朋友”(79.1%),”傍有权力的人”(70.2%),”通过结婚傍大款”(67.5%),”个人理财傍有经验的投资者”(46.0%)等。建筑工程师柳先生看认为,应该区别看待”傍”的行为,比如正常的生意来往中,一方傍另一方的资金或者技术的情况很常见,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傍”用烂了,而且还扭曲了它本来的含义:许多人事事都讲求去傍,而且一些人甚至会想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傍权力,傍金钱。
全都”傍”,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何来?”奋斗”如何决定命运?
”傍傍族”日渐增多,如今个人主义泛滥,为何许多人没有树立起真正独立自主的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那是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肖鹰认为,我们今天对个人的评价往往是” 以成功论英雄,以财富论好汉”,只看其行为结果而不在乎过程。久而久之,一些人逐渐忘记了”勤奋才能致富,奋斗才能成功”的道理,也很难意识到金钱或者权力的背后,更重要的应该是个人独立自主的精神。
退休养老制度咋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挥棒?你的人生谁做主?如何建立、完善公平正义制度?
今年国家公务员招录报考人数超过了140万,平均竞争比达到88比1,这是考生人数连续第3年突破百万人。众所周知,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党政机关,次选事业单位或垄断国企,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这些单位不光在职时工资福利待遇丰厚,更重要的是退休后养老金数额大大地超过了任何行业,因此才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争夺一个公务员岗位的情形出现,养老金巨大的差距成为长期以来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指挥棒。
让更多的人远离”傍傍族”,让更多的人靠奋斗实现梦想,国家该怎样创造适宜的奋斗土壤?
要讲公平,就需要适当修改和完善当前社会中不合理的规则,其关键是各阶层民众共同和平等地参加社会规则的制定,通过共决程序让社会规则中的标准包含多元,让社会规则中的程序容纳多层民众的参与。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规则修改完善,淘汰”条子户”、”关系户”,实现底层民众以人力资源品质为标准的向上发展。另一方面,让社会规则融入符合底层民众条件的标准,诸如社会平等标准、社会福利标准和照顾弱者标准,使底层民众进入中高社会层级的渠道和可能性增多。
(责任编辑 陈奕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乔月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也许是遗传了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的文学素养,她从小就喜欢写一些小文章。父母很爱乔月,一致支持着乔月的兴趣。 上高中时,乔月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渐渐多了。一天晚上,放学回家的乔月在家门口收到了一封信,是从南京溧水寄来的。乔月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