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26/2021

频繁“心梗” 警惕惊恐障碍

  突发“心梗”,其实是心理病

  为了形象解释惊恐障碍,我先简单讲述一个案例:刘女士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书,很快她也正式退休,在家过起了清闲的日子。尽管日子很悠闲,但刘女士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一方面因为女儿不在身边,另一方面丈夫刚刚确诊冠心病,这让她非常担心。一天夜里,刘女士突然感觉心慌、胸闷、憋气、头晕,有一种即将窒息、马上要死的感觉。丈夫急忙打电话叫了120,但急诊查心电图等没有异常。此后,刘女士又先后两次出现类似现象,每次发作均无明显诱因,持续约20~30分钟。后来,医生建议她看精神科,被诊断为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具有场所特异性。一般置身于下面这些处境或场所容易发病:如独自离家、排队、过桥或乘坐交通工具等。病人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伴有特异、强烈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一般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历时5~20分钟,且会多次发作。

  女性发生惊恐障碍比男性常见,发病年龄多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15~24岁),以及45~54岁。目前认为,个性胆小、敏感、工作压力大、对外界压力承受能力差、劳逸结合不当、缺少锻炼、过度疲劳等因素可能与惊恐障碍有关。比如刘女士就是因退休后无所事事、女儿远在美国、丈夫查出心脏病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刺激诱发。

  你有惊恐障碍症状吗

  如果经常有下列表现,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就要高度怀疑惊恐障碍了:1.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散步、开会或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跳出来似的;伴随胸闷、胸痛、胸前区压迫感,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2.发作历时短暂,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可自行缓解。3.发作后,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突然再发。4.常担心再次发病而惴惴不安,并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热闹的场所、不愿自己开车等。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疾病有严格的判断标准,并不是有了异常表现就表明患上了心理疾病。有文献指出,1/3的人在一年内会出现惊恐障碍表现,但只要不是持久存在,不影响生活、工作,就不能武断地认定是心理疾病。

  四种方法应对惊恐障碍

  治疗惊恐障碍常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法,目的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心理治疗能消除预期焦虑和恐怖性回避,一般有4种:

  1.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减轻心理负担,同时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2.暴露疗法:让病人面对所恐惧的事物,有助于减少恐惧。例如,害怕晕倒的病人被要求在椅子内旋转或过度换气直至感到眩晕,使他们知道了自己并不会在惊恐发作时,因为体验到症状而晕倒。慢而浅的呼吸有助于控制过度换气。

  3.放松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或自行在家中进行。患者躺好,闭眼,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收缩和放松头面部、上肢胸腹部、下肢肌肉,达到减轻焦虑的目的。也可练习瑜伽等来放松身心。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解除学生心理困扰

  “送你阳光,替你把疲惫蒸发;送你细雨,替你把劳累冲刷;送你流星,替你带去好梦;送你朝霞,让它替我捎个话——‘祝你天天好心情’。谢谢你,刘老师,我走过来了。”这是日前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刘启辉收到的学生手机短信,他把这条短信储存在手机中。因为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