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170万警察说说公道话”
编者按:本报上周报道了被辞警察吴幼明对警队的另类观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警队到底怎么了?有着24年刑警经历的知识产权专家吕文举的深度解读,或许有助于我们思考。
警察是心理高危行业
南方周末:社会上对警察批评较多。你是老警察,你怎么看?
吕文举:这很自然。环境改变人,警察面对的很多人和事,是正常人很难理解的。如果你是警察,那么跟你打交道的人,可能十句话有九句话都是骗你的,尤其在办案时。这是一种习惯或者下意识,比如说我们三个人去抢劫,谁动的刀,谁伸手抢,我本能地就要避重就轻,本能地就要掩盖真相。长期面对谎言、骗局,长期面对假、丑、恶,人的心态就会变,怀疑一切,可能就成了一种职业病。
南方周末:但警察接触的只是特殊人群,并不等于社会全部。
吕文举:对。正常人不一样,正常人接触假、恶、丑的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在正常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正常的,人性就是正常。但在警察眼里就不是这样。
南方周末:在警察眼里,人性的阴暗往往放大了。
吕文举:是的。不信任人,对人不友好,在警察来说是根深蒂固。因为假丑恶堆积在他四周。为什么人们到派出所去,看到的警察都是绷着脸,好像谁欠他钱似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我过去的眼睛,就像一把刀子,让人很不舒服。
南方周末:脱离常人世界,这很致命。
吕文举:所以,警察往往游离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这么两个状态之间。警察如果做心理测试,估计一半以上都有心理疾病。这个样子,怎么可能让人们喜欢呢?
南方周末:对警察的心理疾病能说得具体些吗?
吕文举:比如警察的戒备感特别强。因为警察注定是一个得罪人的职业,所以报复的危险经常存在,家里被炸,路上被人砸脑袋,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据统计,中国警察平均每年因公死亡达500人以上。比如说今天太阳落山了,今天就又死了一个半警察,肯定的。至于每年因公致伤致残的警察,更是上千上万。如果推算一下,建国五十几年,警察伤亡总数至少不下几十万。可以说警察职业是和平时期伤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警察就难免形成一种非常强的戒备心理。比如我本人,我到了一个场合,肯定要先看看环境,先看看都有什么人,然后才找一个安全的角落坐定;我听到后面有急促的脚步声,我就会突然跨一步让开,同时本能地伸手掏枪。
警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爱说话。警察所受的训练就是言多必失,甚至言则必失,保密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说话。我们所受的这种职业训练,注定我们的内心是封闭的。大家都批评警察爱喝酒,但并不清楚这酒是干嘛的。这酒实际上是疏解心理压力的一个主要管道,酒可以麻醉人,喝酒的那一刹那,迷迷糊糊是他最舒服的一段时间,否则人会崩溃的。所以喝酒一直是警队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我们找不到别的心理按摩方式。
南方周末:警察是一个高危行业,尤其是心理高危,但心理辅导机制一直缺失。
吕文举:我们没有心理辅导。比如说外国警察把罪犯打死了,回头马上有心理医师给你辅导,陪你聊天,让你从那种突发事件中慢慢平息下来,因为人杀人,合法也好,不合法也好,人毕竟受那种视觉和心理上的血淋淋的冲击,都是有心理创伤的。但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忽视,连研究都很少,很苍白。警察只能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去消化自己的心理创伤,长期沉淀的结果,就是心理异常。
对警察的心理健康缺乏关心,对警察权益也缺乏保护。最高检和公安部就发现,最近陷害警察的事情特别多。比如说条例规定,警察工作时间喝酒必须开除,那我就请你喝酒,托你最好的朋友中午请你喝酒,你能不喝吗?你喝,这边就打电话告诉督察队,一抓到就开除。现在正是社会矛盾高发期,警察处在矛盾的中心,很容易变成替罪羊,因被陷害而遭开除、判刑、处分的并非鲜见。所以现在你要问警察的自我感觉,问十个警察,九个半都说他是弱势群体。
南方周末:但公众的感觉不一样,公众还认为警察是特权群体。
吕文举:这是传统思维的惯性,跟现实情况不吻合。现在警察的感受往往是,出门不敢穿警服,能不开警车,就尽量开地方车;如果开地方车跟人家发生冲撞,不能说自己是警察,一说是警察就先没理了。如果我是个老百姓,我有理就有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但如果我先说自己是警察,马上就失去了道义基础。
南方周末:警察需要职业尊严。
吕文举:是啊。在外面不受尊重,在体制内又因为人身依附,极度压抑。这种落差和扭曲是警队的一个突出现象,却很少保护,很少救助。
南方周末:像你就纯粹靠自我救助,没有公共救助?
吕文举:没有,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力。当然付出很多代价。
专业化原则应该尊重
南方周末:职业环境特殊是导致警察心理病变的重要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哪些因素加剧警察心理病变?
吕文举:不容忽视的第一个因素是对警察定位不清。中国警察承担的任务,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警察任务,扫黄打非、网络监管、计划生育,以及其他临时性政治任务,都主要靠警察。警察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很多,比如消防,比如车管,甚至拆迁、讨债也往往要用警察。把管这些的警察统统刨出去,你算算,从事真正警察职能的警察还有多少人?
南方周末:那么哪些职能是真正的警察职能?
吕文举:警察就是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维护者。包括治安管理、刑侦、经侦,这些职能是真正的警察职能。
南方周末:这种真正的警察职能在警察工作总量中你认为占到多少?
吕文举:我看一半都不到,其他都是乱七八糟的事。
南方周末:就是说,警察职业很大程度上已经非职业化。
吕文举:一方面非职业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刑法规定的罪名已经从七十几个暴增到四百多个,罪名增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犯罪的增加,增加多少?增加了至少四倍。刑法要规范和调整的社会行为面在扩大,但警察增加了多少呢?从原先150万增加到170万,才增加百分之十多一点。全世界警察跟人口的配置率,通常是千分之五,我们才千分之一多一点,国际公认比例比我们高了四倍。如果把那一半不是从事真正警察业务的警察刨出去,国际公认比例就比我们高了八倍。这么少的警察面临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如何应付?
南方周末:但老百姓的印象,就是警察不作为。
吕文举:这完全是对警察的不了解。作为一个有24年警队生涯的老警察,我要讲句公道话,几乎所有的警察都疲于奔命,都是超负荷运转。有几个警察气色是好的?多少警察精神****?有多少警察过劳死?自杀跳楼的过去没听说过,这几年也出现了,看报纸都能看到,更不消说内部实际发生的。
南方周末:这方面缺少沟通。警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别人不清楚,其实如果讲清楚,警察的形象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理解,警察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多少可以改善一些。
吕文举:社会不了解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来自内部。这些年人事改革不断,整个警察机构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每个警察的岗位都不稳定。你不知道你啥时候就会被挪掉,被突然一个什么理由调走。你不可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当然要人心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今天我接到一个咨询求助电话。这位女士结婚快三年,有些事她憋在心里很久,却一直无法启齿,不知道怎么跟丈夫沟通。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只是最近半年来,夫妻生活始终有些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分房睡了,如果再持续下去,他们的婚姻恐怕岌岌可危…… 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