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很多人建议在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很多大学也实施了这个建议,大学生心理一直是人们与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很受关注的,如果想研究告知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应该了解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下面就先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再介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见。根据目前大学生应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个体能比较正确,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能正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全面了解,客观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我轻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够自强独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

  健全的统一人格要求个体在正确思想指导下,使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诸方面统一起来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信念,理想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行能协调一致,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够与社会步调合拍,与集体融为一体。

  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适应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能主动调节自我,积极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具有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手段,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求个体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制力和果断性,顽强性;善于分析情况,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同时又不固执刻板;能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正当的诱惑,不放纵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并有必胜的信心。

  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待学习;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乐于实践,反复磨练,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指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如愤怒,恐惧,喜欢,悲伤等。情绪积极稳定主要表现为情绪积极而不消沉,情绪反映灵敏而适度,感情真挚而稳定;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境,对生活,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具有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环境变化相平衡的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同时,不同的年龄,不同环境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因此,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时,应从实际出发,从个体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准确。

  高职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高职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但是,由于高职生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加上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直接指导,又易受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冲击,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

  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抽样选取2000在校高职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高职生(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但仍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差于高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症状最突出;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明显差异。个性特征方面北京高职生具有外向、开放、活泼、自信、富于幻想等特点,但也存在缺乏务实精神、责任心不强、克制力较差、缺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自我中心。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男女性别差异;随着年级提高学生自律性不断提高,但创造能力有所下降。

》》点击免费咨询,与心理专家在线交流《《

上面介绍了很多大学身心理健康标准也介绍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这些介绍可以看出,大学身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如果心里不健康步入社会也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告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比较好的,他们比较乐观,不过因为神会因素,家庭因素也会影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所以高职生也不可以放松,要经常的调节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运用目光的艺术

    当别人在交际场合说了错话或做了不自然的动作时,他一定会感到很尴尬,生怕人们嘲笑,蔑视他。这时你千万别看着他的脸,或看了一眼以后要马上转移你的视线。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用目光讽刺嘲笑他。    一般来说,双方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