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家教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四大心理效应

家教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能迅速了解孩子是否懂了,懂了多少,因此成为受家长欢迎,即使花重金也在所不惜。不过,专家指出,在家教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所教对象的心理状态反应,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方能举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家教可能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效应呢?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木桶效应、蝴蝶效应、登门槛效应、超限效应等。

木桶效应

“ 木桶” 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 取长补短” 。

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 蝴蝶效应” ,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 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 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 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middot 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middot 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 超限效应” 。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 逼急” 了,就会出现“ 我偏要这样” 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 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 揪住不放” ,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专家在线义诊 免费解答各类心理困惑~《《

以上介绍了家教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效应,有些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因注意观察并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了解孩子个性传播情绪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