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楼自杀真的只是一瞬间的痛苦吗?那些选择用跳楼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大概都觉得只有在落地的一瞬间感到疼痛外,就不会再感到任何疼痛。真的是这样吗?而事实上,当人从楼顶跃下开始,就注定要面对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 我们都做过梦,只是几分钟,可以经历跨度几十年的时空。同样的,从100米高楼(30层),下落的时间为4.5秒,而这4.5秒,可以放大到让人体会一生的痛苦,而这时,真的什么也做不了。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事实上,投河、服药、割腕都是个技术活,想自杀成功还需要运气,大部分人之所以终生自杀不得成功,总有好心人把奄奄一息的落水者救上来,总有安眠药刚把脑子搞坏以后称为植物人的一刻被人发现,总有割腕失血差不多了,被制止还得输别人提供的血液,之前的痛苦有的还在,有的不在了,可加上新痛苦,痛苦的总量却增加了。 事实上,大部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现在都很高兴自己还活着。他们说,当时并不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 好啦,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既然不是真的想死,那就别再这里纠结了,很简单,把问题划归到如何解决痛苦,痛苦根源在哪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有一部分个人认知的问题,总之这时候要做的,不要再退转到“我要自杀”的起点,抱怨没有用,我们就眼睛死死的盯住痛苦,看看能不能解决它,是彻底解决还是解决一部分,如果不想面对痛苦,其实也不想自杀,那么,自杀的言语只是为了用痛苦给自己的无力合理化,我是这么认为的。 对于抑郁症的来说,确实往往好像自己深陷淤泥之中,越挣扎越深,一部分人最终会走向实施自杀的路,然而,真正实现自杀成功,概率极低,落下残疾、身体疤痕、植物人的大有人在。深陷抑郁症困住的人,一定要在自己求生欲起作用时,去寻求外力帮助,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是可行的,我身边不乏痊愈回到阳光世界的亲朋个案。 所以,用一生去研究如何去死,不如向死而生,怎么让痛苦减轻,才是正道。
1 9李慧溪✨: ?赞
-
很多情侣和夫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会分手会离婚,最大的症结就在于:有需求不直说。 的确,有话不直说,总是让人猜,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 用最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状态和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希望别人通过观察来理解你的感受,因为这需要对方具备极高的敏感性。
-
麦克说,当错误被一再重复时,它实际上就是你的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或痛苦时,首先要意识到, 一定是认知或者行动方法需要改变,这样才不至于陷入一种自欺欺人之 中:表面上在寻求改变,潜意识里一直在为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 承认问题,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相反,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才是真的 智慧。
-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希望你我的精神像鸟儿一样。
-
梦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他人的关系。
-
生活是什么?是对事物的连续反应,随机应变,根据当前的情势适应性地做出灵活调整。 而我们常常因为僵化而刻板地应对,使自己深陷困境难以自拔。 这种固定重复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在过去(也许是小时候)是应对困境的最佳方式,但时过境迁,在新的人际关系中,随着我们的强大,应该有所改变。 比如,小时候,面对大人的欺凌,我们不得不做出讨好的样子,委曲求全……
-
这世上的爱,有很多种。 但真正的爱,只有一种,那就是: 不管你是怎样的,我都毫无分别地爱着你。
-
当我们感到深受伤害时,我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但如果我们决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关注你在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无法帮助你改变你生活中的其他人。
-
咨询师尽量避免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面对来访者,比如,某人告诉你,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即使是如此少的信息,大多数人都可能会发现自己会飞快地形成自己的观点。 但是,作为咨询师,却应避免这样的态度,丧失亲人,不一定是哀伤,也可能意味着解脱或愤怒。一场外遇,不一定是道德自责感,也许是很快乐的难得的体验呢。 总之,咨询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此时此刻与你诉说的来访者,真的成为对方的知心朋友并且是严守秘密的人,才可能真的助力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具备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能。
-
您知道生命一去不复返吧?人生就像有且只有一次的游戏,所以,从小到大。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痛并快乐着也很重要。 人身难得,人生有时很艰难,没有合适的武器,子弹不够了,遇到猪队友,再难,也得活下去。 人生,活的是感受。
-
一个家庭中,父母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愿意跟你说话,愿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