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预期会对我们的体验造成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人们前来寻求帮助或获取信息时,他们都会对事情最终会有何结果抱有一定预期。 他们对这种期待投入的情感越多,他们就越不可能体验到与这种预期相反的情形。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尝试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无解的,或者毫无希望的,那么即便别人给他提供了一些可能会有帮助的解决方案,这个人也不会去尝试。 这导致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也又一次证实了认为它无解的看法是“正确的”。 在系统论中,这种循环的过程被称为“自我校准回路”,它本质上描述了为什么有人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在原地踏步,没有改变。 用大白话来说,人们会煞费苦心地原地踏步,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糟糕的决策和错失的机会是有理由的。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否直面可能与来访者的冲突,考验价值观和咨询伦理。 来访者也应该明白,有些改变是需要刺痛的,如果咨询师只有理解安慰与支持,在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错的都是别人,而我们又不可能是完美的,这个矛盾源于何处呢? 当然,怎么做,取决于当事人自己,不过,“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确是真实不虚。
1 4佳鈅: 千真萬確
-
“我听到最恶心的一句话就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揪着不放呢?有些事情在你那里是过去了,但是我永远过不去,因为受委屈的是我而不是你,旧账被重提,那是因为从未被妥善处理,除了我自己能说原谅,谁也不能劝我大度。” 郭德纲这段话说得好,心理咨询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别急着原谅,且慢慢释怀。
-
在应对现实事件的三种反应中: 感性反应强调情绪本能,理性反应依赖逻辑分析,而悟性反应需要哲学层面的认知重构。 健康的心态往往需要三者动态平衡: 感性提供生活温度,理性保障决策效率,悟性赋予生命韧性。
-
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
很多情侣和夫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会分手会离婚,最大的症结就在于:有需求不直说。 的确,有话不直说,总是让人猜,对双方都是一种消耗。 用最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状态和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希望别人通过观察来理解你的感受,因为这需要对方具备极高的敏感性。
-
麦克说,当错误被一再重复时,它实际上就是你的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感到困惑或痛苦时,首先要意识到, 一定是认知或者行动方法需要改变,这样才不至于陷入一种自欺欺人之 中:表面上在寻求改变,潜意识里一直在为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 承认问题,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相反,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才是真的 智慧。
-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希望你我的精神像鸟儿一样。
-
梦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他人的关系。
-
生活是什么?是对事物的连续反应,随机应变,根据当前的情势适应性地做出灵活调整。 而我们常常因为僵化而刻板地应对,使自己深陷困境难以自拔。 这种固定重复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在过去(也许是小时候)是应对困境的最佳方式,但时过境迁,在新的人际关系中,随着我们的强大,应该有所改变。 比如,小时候,面对大人的欺凌,我们不得不做出讨好的样子,委曲求全……
-
这世上的爱,有很多种。 但真正的爱,只有一种,那就是: 不管你是怎样的,我都毫无分别地爱着你。
-
当我们感到深受伤害时,我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但如果我们决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关注你在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无法帮助你改变你生活中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