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管理的几个小妙招: 1.不对抗自己的坏情绪 2.学会恰当宣泄情绪 3.想发脾气时冷静几分钟 4.放下完美主义 5.建立边界感 6.转化 7.知行合一
0 3
-
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有些人自信满满,而有些人却总是自我怀疑?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挫折时能从容应对,而有些人却一蹶不振?答案,或许就藏在你的童年里——那面你每天都会面对的“镜子”。这面“镜子”,不是玻璃做的,而是你的父母。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镜映需求”。它是我们童年时期建立自尊、自信的关键。 镜映需求(Mirroring Needs)它指的是,在幼年时期,孩子需要通过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和尊重。如果这面“镜子”是清晰的、积极的,孩子会发展出健康的自尊和自信。但如果这面“镜子”是模糊的、扭曲的,孩子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甚至一生都在寻找外界的认可。
-
焦虑的来源多种多样,列举几点: 1. 生活压力: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是焦虑最常见的原因。持续的压力让人感到疲惫和不堪重负。 2. 社会比较:社交媒体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横向比较,这种比较常常带来自我怀疑和不安。 3. 未来不确定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职业发展、财务状况等,也是焦虑的重要原因。 4. 个人特质:一些人的个性特质,如完美主义倾向、高敏感性等,更容易导致焦虑。
-
未满足的需求,就像一个内心的黑洞,不断地吸引着我们去寻找、去填补。 心理学家们发现,这些未满足的需求往往根植于我们的童年经历。如果在这些关键时期,关键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它们可能会在成年后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例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的困扰等
-
真正长久的亲密关系,一定是双方的互相磨合、互相适应,理解、包容和爱。纵观身边的许多爱情,但凡走到最后的情侣,不是经济实力多么雄厚,不是背后厉害的家族背景,不是彼此的高学历,不是郎才女貌,而恰恰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这些特质。 这个世上能相携到最后的,无非是心交心,彼此愿意适应、磨合,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产生源源不断的爱。 我一直觉得最伟大的就是爱情,两个来自不同家族、不同地方的人,重新组合到一起成为新家庭,这其中需要勘破很多人性的善恶,复杂的人情往来,男女性格和生理、心理上的迥异,在爱里也可能会受伤,同时也会在其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修炼。 这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自古情关最难过,但过了情关之人,也注定不再是普通人,他的思想境界将会上升至一个新高度。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概念,真爱不一定会结婚,结婚也不一定真爱,所以要想谨慎对待婚姻这件事,必须得有一个成熟的幸福评估体系。 俗一点讲,你可以考察对方的经济实力,也可以考察对方家族情况,三观同不同频,为人善不善良,甚至可以考虑对方的父母形式做派如何。自私一点讲,你要去感受自己在有了对方之后,你是情绪变好了还是变得不稳定,你变自信了还是自卑,情绪价值到底在什么水平。 在爱里面,你可以讲究浪漫,讲究纯粹,甚至不用太多理性,谈风花雪月谈理想,谈诗词歌赋谈人生,一旦要进入婚姻,你不理性也得理性,因为光有爱是无法支撑婚姻长久下去的,毕竟爱都有期限,尤其是在婚姻里。若想两情长久时,从鸡毛蒜皮的日子中生出欢喜和幸福,除了有爱,还得能够自由地做自己,从包容、磨合、适应和自爱中找寻到地久天长。
-
为什么有些人看似平凡,却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困难时,反而越挫越勇,最终成就非凡?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心理学上的神秘定律——跨栏效应。今天,我将带你走进一个关于“逼迫与激励”的心理世界,告诉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什么是跨栏效应? 跨栏效应,源于心理学家阿费烈德的研究,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往往能激发出远超平常的潜力。就像跨栏比赛中的栏杆,栏杆越高,运动员跳得越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20%--30%,而当人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问题的难易程度。
-
仇恨就像膨胀袋子,你在意它,它就会越来越大;你忽视它,它便慢慢消失。 你之所以总是闷闷不乐,因为人际关系之间的小摩擦,搞得心力交瘁,你越是耿耿于怀,心里放不下,就越是不痛快、烦恼丛生。 预防它、转化它、调整它…。
-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经很优秀,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经拥有了很多,却依然感到空虚?这背后,有着一个心理学上鲜为人知的秘密——秤砣效应。 秤砣效应,顾名思义,就像秤砣一样,压在心头,让人无法轻松。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个体在追求目标或自我评价时,过度依赖外部标准或他人的评价,导致自我价值感被“压”得喘不过气。这种效应常常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焦虑甚至抑郁的漩涡。 秤砣效应的形成与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密切相关。当个体过度依赖外部标准来评价自己时,就会忽视内在的真实需求,导致自我价值感失衡。这种失衡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 此外,秤砣效应还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传统的“望子成龙”观念使得许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这种期望往往会转化为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容易形成过度依赖外部评价的心理模式,最终陷入秤砣效应的困境。
-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艰难前行,为什么? 原因之一:因为缺爱导致的匮乏感,迫使他一直把心神能量用在抓取一些低质量的人事物上,来填补缺失的爱上,然后他就会被低质量的人事物困住。没有办法把宝贵的心神能量,升华、回收和聚焦,用在高质量、高能量的创意创造创新上、奉献服务推恩上。而这个方向的用功,是人创造富足丰盛的根本原因! 原因之二:因为他缺爱导致的不配得的限制性信念,迫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冷漠的、残忍的、不友好的、缺爱的、艰难的、我不可能的、人生就是这样的等等一些……这样负面的悲观的信念,塑造了他的言行举止,进而创造了他的现实生活。当然也会有人,在因缘际会的巧合下,逆转乾坤的。
-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支持和认同。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却让许多人感到孤独。孤独感不仅会让人感到无助和失落,还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和绝望。研究表明,长期的孤独感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你是否也曾感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之一。
-
“语言虐待可能比其他形式的虐待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因为它往往更隐蔽、更连续。” 有些人,即便过了20年,只要回忆起小时候的语言暴力,还是会不自觉地哭泣。 “父母会把自己身上的‘有害物质’遗传给下一代。” 轻则,是养出自信不足,难以摆脱心理阴影的孩子; 重则,可能会把孩子也教育成恶言相向的人。 很多“过来人”分享: 因为从小就浸润在父母“习惯性反问”的语言暴力中。 即便长大后有心调整,也总是会在生气时“暴露本性”,难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