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心理老师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受到重视之后,心理老师成为焦点,当然谈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所有的责任都放到了心理老师这里,那这个责任是不是太大了?如果按照1:1000的师生比例,很多学校也是仅仅凑够这样的比例,为什么说凑够?因为还有部分是非科班的老师兼任心理老师。但即使这样,全校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能指望两三个心理老师就能解决吗?实话说:太难了。心理老师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心理老师其实更像是学生心理健康最后的一道防线。孩子有心理问题,一般都是到了相对严重的程度才会找到心理老师,平时哪个孩子会说啊,我去找心理老师呢。 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更强调的是治未病,而不是治大病,治未病是靠谁?那只能是父母和普通老师,他们更应该是孩子们心理健康的第一心理老师。父母、老师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可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源头,若父母都懂一点心理健康的常识,放弃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学会合理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不会好一点?网络上有个很热门的视频,说的是一位爸爸开家长会,上台发言的时候,很勇敢的表达出我的儿子是一个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能力成才,儿子虽然成绩差,给班级拖后腿了,但是呢,儿子的心理很强大,比身为咨询师的父亲心理都强大,家长全程都是在表达支持孩子、相信孩子,所以评论区有人留言说:我小时候有这样的爸爸就好了。父母懂点心理学常识,大概也不需要把孩子送到精神科了吧。
0 0
-
一定要相信自己前面充满了运气,这样你每天都会过得很好,哪怕最后运气不来了,你也美好度过了这些年。生活是一种感觉,感受特别重要。 ——余华
-
🌷²⁰²⁵/₅.₁₁ 𝗛𝗮𝗽𝗽𝘆 𝗠𝗼𝘁𝗵𝗲𝗿'𝘀 𝗗𝗮𝘆 母亲节只是五月中的一天 而母爱却是岁岁年年!!! ㊗️全天下妈妈,母亲节快乐💐
-
所谓“疗愈”,就是改变自己,用“新的自己”去替代“旧的自己”。 只要生长出了新的自己,过去的看法、感受和情绪,就一并消失了。 这才是真正的疗愈。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已经改变的自己,任何疗愈都不可能发生。
-
幸福从来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种内在的笃定感——你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行动。 我们常以为,幸福要靠“对的人”“对的环境”“对的结果”来成就,但其实,真正决定幸福感的,是我们是否拥有做选择的自由,以及承担选择后果的能力。 每个人都能追求幸福,只是很多人把选择权让给了别人,把定义权交给了社会。 当你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你已经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了。
-
世上没有需要你去战胜的人, 更没有需要你去战胜的事, 人生最大的成就, 就是战胜自己不好的习惯, 做到这点,你已经相当优秀了。 ——《半山文集》
-
人受的伤,经常认为时间会疗愈, 其实时间根本不能,而是把疼痛压进了身体。身体是有记忆力的,生活中稍有碰触就会勾出伤的疼痛,使自己不由自主的冲动应对。比如,孩子总轻易地勾出家长的愤怒,家长发泄出来后又后悔自己的冲动,说以后我再也不发火了,可下次依然。 走进心理咨询室一核查,发现自己曾经就是那个受伤的小孩,对孩子代际传承了父母的模式。 实话实说,创伤和精神性疾病选择心理咨询是最佳途径。 萨提亚说:“问题不是问题,怎样解决才是问题”。
-
与其纠结过去,不如学会与过去和解 过往自洽,才能轻装上阵 落子无悔,才能走得更远
-
当你越恨什么东西,就越被它束缚,而你允许它的存在和发生,你就越自由。
-
从小挨过饿的孩子,一生都在追求物质。 从小被忽视的孩子,一生都在索取关注。 从小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认可。 从小被控制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自由 从小被抛弃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归属 从小被嫌弃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亲近 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恐惧中,都在控制中 从小被指责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证明 从小被鄙视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尊重 从小被打压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支持和鼓励,被看见被关注 从小被欺负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袒护 根本不存在天生就势利、虚荣、傲慢的人,只不过——那是他们疗伤的方式。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创伤的人,只不过是创伤大小以及处理创伤的能力不同而已。所以需要牢记这一点,创伤可以让我们积累生活的经验,并且可能通过创伤为我们形成新的动力,有人说:创伤是光照进你心里黑暗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