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高考的结果。学生对于考试的心态主要集中表现为自信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核心是对考试结果的担忧。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常常担心考得不好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家长,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前途暗淡……造成考试焦虑是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这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可以归纳为“五化”,即过分理想化、过分灾难化、过度概括化、过于简单化和过于消极化。 比如说过分理想化,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实际情况来提出高考目标,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考试情况和结果。这种观念往往以“应该”、“必须”或“不能”等词语表现出来。如,“我应该考试成功”,“我必须考第一名”,“我考试不能失败”等。 应对办法之一是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首先,我们要知道事情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你的主观愿望,而且看能力、运气和客观条件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其次,建议你仔细分析可能影响成功考试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自己能够控制多少,不能控制又有哪些。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至于结果无须太过在意。 比如说过分灾难化,认为高考失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是一个最悲惨的事情自己将难以承受。比如,“要是我不能考上北大的话,我就完了!”“如果高考失败,我将无法活下去”,“考试失败将使我无法面对江东父老”等。 应对办法之一是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首先,需要将灾难具体化,即高考失败的后果到底糟糕成什么样子,越详细越好。第二,想一想有没有比你列出的糟糕的事情更糟糕的事情?当你这样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灾难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第三,想一想如果担心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有哪些补救措施和办法。
0 5
-
当夫妻间的相处逐渐演变成一种“凑合过”的状态时,这可不是生活的平淡无奇,而是感情悄然消逝的一记警钟。都说争吵是沟通的另一种形式,至少说明还在乎对方。但当夫妻间连争吵都变得稀少,甚至懒得去争辩时,只能说情感在这一刻已经麻木。每一段情感的开始与结束,都源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意愿和选择。当你发现自己的感情已经像衰败的牡丹一样偃旗息鼓,不妨停下脚步,问问自己的心。
-
在某一刻,你是否曾因为对方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一个行为而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或许你觉得这些反应有些过度,但你却无法控制自己。这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叫做“心理按钮”,它像是一扇通往我们内心深处的门,一旦被触动,那些深藏的痛苦经历与情绪便会被瞬间激活。 什么是“心理按钮”? “心理按钮”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某些特定的刺激或情境能触发我们深层次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往往与我们童年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痛苦经历密切相关。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按钮是我们在长期的心理发展中形成的防御机制,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会不自觉地触发这些机制,以保护自己免受再次伤害。
-
一组是结婚的,工作人员问:“你们为什么结婚?” 那姑娘回答,因为他愿意和我说话。 两个人相处,一个主动沟通,一个及时反馈,有说不完的话,所以选择结婚。 另一组是离婚的,工作人员问:“你们为什么离婚?” 他们回答,因为我们不愿意说话。 两个人在一起,总是沉默以对,没话可说了,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 “我愿意跟你说话”,是最朴实、最甜蜜的表白。
-
“自我全能感”指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股想要掌控一切的力量。 但当现实不如人意时,人就会因为全能感受挫而自我怀疑、自我攻击。 接纳自我,意味着要放弃对自我全能感的坚持,接受自己的有限和平凡,实现真正的成长。
-
在心理学上,祛魅指的是一种心理过程,即个体通过学习和经历,消除对某人、某事或某种观念的过度理想化,回归到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幻想的破灭和情感的失落,但也往往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一步。
-
家庭教育较差的有如下一些特点,列举几个: 1. 不共情孩子 2. 把孩子坦诚的表达转变成指责 3. 用成人的视角强行压制孩子的表达 4. 道德绑架 5. 用威胁和惩罚控制孩子 对孩子可能会造成以下一些影响: 1. 抑制孩子的表达欲望,削弱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 2. 降低孩子对家庭沟通的信任感 3. 培养孩子对负面情绪的内化和压抑 4. 让孩子产生不当的罪恶感 5. 孩子也学不会共情和好好沟通
-
人,很多时候是被环境塑造的,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他就没有塑造自己的力量,只能任由外在环境塑造自己。人间的很多观念,说到底,都是人的观念。
-
指责型的父母是指那些经常以负面、批评的形式与孩子沟通的人。他们的言辞中充满了“你为什么做不到?”“你这样太差了!”“你永远都比不上别人!”“你看看人家的孩子!”等字样。这种父母往往不仅在孩子的行为上指责任,还会对孩子的人格、能力甚至未来进行一番妄加评论。他们可能自认为是出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但实际上,这种沟通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责、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关系和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指责型父母的行为可以追溯到多种原因。首先是父母自身的不安全感。许多父母可能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或成年后的压力,而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其次是父母的期望过高。 他们可能认为通过批评可以激励孩子,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助长期受到指责的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 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发现是,这些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疚感和自责心理,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
通过家庭序位组合,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那些未被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一代代传递下去的。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也许孩子的叛逆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在无意识中承接了家庭中的某些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整家庭序位,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亲子关系。揭示夫妻之间的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过去的经历、家庭背景的差异或者是未被表达的情感。 通过调整家庭序位,夫妻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沟通,从而修复关系。帮助我们解决家族中的遗留问题,如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未被原谅的过错等。 通过家庭序位调整,我们可以让家族中的爱重新流动起来,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
真正的治愈,就从接纳和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