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平台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能有幸遇到生命中的特别的存在,多幸运总能遇到一些特别的存在,能让自己看到人生的新的可能。何为大智慧?何为大爱?如何看待辩证思维,如何看待万事万物的双刃剑特性,如何看待二元对立和合二为一?今天是真心长了见识。 重新去理解大智慧的三个基本面:宽心、包容、舍得。 这第一点,是“宽心”。“束缚生烦恼,解脱即菩提。”禅宗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束缚与解脱皆源自于内心,束缚自己的,解脱自己的,都只是自己的心,而非他人或外物。 懂得宽心的人无疑是智慧的,当他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他会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当事实无法改变时,他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第二点,是“包容”。 古代大智慧者,有的看到花开悟道,有的独坐空山悟道,有的听到婴儿的哭啼而见性明心……然而,这种对大道的顿悟,绝非是在一个偶然的地方偶然得之。即使生来天资聪颖,也是经历诸多,才能开悟贯通,这其实就是在对经历的包容中感悟大道。 包容是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一个人在看透了世间万象以后所获得的一份自信、从容和超然。一个拥有包容智慧的人,会化解所有猜忌和误会,生活中,他的心态必是平静的,精神必是安逸的;一个拥有包容智慧的人,他的目光必定远大,心胸必然开阔,遇事不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更看重未来的美好。海乃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能够包容多少,他所能拥有的就有多少。 这第三点,是“舍得”。 “舍得”本是佛教用语,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这是人们对佛教“布施”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所谓“舍得”的智慧,简而言之,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大境界。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写有名为《舍得》的文章,他在文中写到:“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此言可以说深得舍得要旨。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你如果真正掌握舍与得的智慧,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因为,所谓的人生,其实很多时候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罢了。 宽心,包容,舍得,这其实是佛教星云大师所总结出来的三大人生智慧,当一个人真正拥有了这三样智慧,相信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获得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0 1
-
我想看清一切,却依旧保持宽容;被所有人注目,却依旧保持独立;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好;在忧郁中勇敢生活;在别人的快乐中感受自己的快乐;不从属于别人,却在别人那里生长;爱最好的,安慰最差的;永远不恨自己。 ——埃利亚斯·卡内蒂《人的疆域》
-
Don't wait for external validation. Celebrate your own success; you are your biggest champion. 不要等待外界的认可。要庆祝自己的成功;你才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
-
勿空:師父,為什麼人會為情所困? 無師:那是他們對待感情的態度搞反了。 勿空:對待感情還能有什麼相反的態度嗎? 無師:對待感情,本應珍惜,但不執著,而人們往往是執著,卻不珍惜,於是為情所困。 勿空:什麼意思?這執著和珍惜不一樣嗎? 無師:珍惜一段感情,是讓我們對任何友情、愛情、親情都心存感恩,因為跟你在一起,給你愛的任何人,他們本不必如此。 勿空:嗯,是,那為什麼又說不執著呢? 無師:你看,任何一杯清水,放的時間長了,也都會變質,更何況人呢,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啊,沒有誰有義務愛你一輩子啊,即使他們想,也有做不到的時候,比如父母的離世。所以,當感情不在的時候,不要執著於任何人離開你的身邊,因為諸行無常。 勿空:嗯,因為諸行無常,所以要心存感恩。 無師:對啊,然而,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待感情的心態往往是反的,不接受感情的變化,千方百計地想去抓住那已經不在了的愛;對於身邊的朋友、愛人、親人,百般挑剔、苛責,脾氣都發給了最親近的人,既不懂感恩,也毫不珍惜,於是最終事與願違,怨天尤人。你看,這不是全反了嗎? 勿空:啊!真是啊,人們的脾氣都發給了,孩子、朋友、愛人和家人,因為他會認為對方不會遠離,其實全都傷在心裏。 無師:所以,修行之人,面對周圍的人、身邊的感情,都應心存感恩,珍惜但不執著。
-
“抛弃旧的东西是很难的,但是往往旧的东西会阻碍你们往前走。人生也是一样的,如何让自己往前走,有时候你不得不把自己最喜爱的,最熟练的东西放下来。我所指的放下不是抛弃它,因为,很有可能过几年以后你又把它拿回来了,只要是属于你的东西,它会永远跟随你,它不会离开的,只是你在不同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不同的东西”。 ——余华
-
让你增加魅力的两个心法: ·一旦决定了,那就是最好的决定。坚定的心态让你熠熠生辉。 ·一旦发生了,那就是最好的发生,无忧无怨的心态让你轻盈清爽。 鲁豫说她是相信宿命论的,无论我们当时选择了什么,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到这里。 “落子无悔”,可能会遗憾,但永远不会后悔。 “我为我的选择全权负责,我为我的人生全权负责。”
-
对真正的成长而言,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 你并不是脑海中的声音, 而是这个声音的倾听者。 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 你就会纠结于无数的声音中 究竟哪一个才是你。 ——迈克尔·辛格 《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
“过度分析他人的行为动机,本质上就是在瓦解自己的主体性。”《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慢一点,你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 看别人穿的一身奢侈品大牌你勒紧裤腰带,也要置办一身。人前风光的代价是背后啃馒头。 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情绪起起伏伏,全凭别人左右,导致过去的生活一点也不快乐。 因为过分关注别人只会消耗你自己的能量,要知道人的心神是非常宝贵的,你过分关注谁,就等于把自己的能量分给了谁。本质上都是在给别人传递你的能量,增强对方的能量场。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注意力回收,放在自己身上。别人认不认可你,喜不喜欢你,对你有什么看法,这些都不要去关注,没有任何意义。尤其在你很弱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和心念更重要。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更强,性格有没有更强,信念有没有更强,能量有没有更强,决心有没有更强,让自己强就行了。
-
“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從田野到書房,一切都沒有關係,只要最後是你就好。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好的想法吧。 找一個溫暖的人,在你突然壓制不住情緒時,撫平你心底的那一絲躁動與暴躁,在你屢屢碰壁而情緒低落時,遞給你升起的動力與感動,在你鬱鬱寡歡意志消沉時,給你帶來無盡的陽光與希望。 如果有一天你跟某個人在一起,能讓你情緒穩定,能讓你敞開心扉,讓你更自信更愛笑,更有好奇心的去探索這個世界,讓你覺得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加精彩。你和誰在一起最放的開,最自然、最舒服,又毫無顧忌,可以做回真實的你,那這個人就值得你去愛。
-
人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你要不是经过一点点摸索和别人给你的反应,你无法确定自己是谁。人类就是以痛苦的方式在成长,生命中能帮助你成长的,大都是痛苦的事情。 ——廖一梅《琥珀》
-
心理学上对此有个名词,叫做“小大人症候群”,指的就是这些用隐忍来适应环境,将内心封闭换来“刻意成熟”的孩子。 因为从小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怀,被动成长为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孩子。而这种所谓的成熟,不过是将自我的真实内心封闭起来,压抑真实的想法,进而形成的讨好型人格,并不是真正的情感成熟。 如何放下这种执念?其实很简单——为小时候的自己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