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阻抗问题,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解释。我的看法是: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包括心理咨询中,当我们想要“改变”别人时,别人的阻抗最大;当我们想要“帮助”别人时,别人的阻抗次之;当我们怀着尊重、好奇、信任、温暖之心试着去了解他、试着去看见他内在的想法、感觉时,对方的阻抗最小;当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曾经的脆弱、“不堪”时,特别是推心置腹地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时,对方的心扉就会打开。
0 1
-
下文来自一位坚持正念练习学员的分享: 每周二晚上的正念减压团体训练课程收获满满[爱心] 起初,我怀揣着好奇与一丝疑虑踏入陈博士的正念减压团体之旅。第一次尝试深呼吸练习时,我总是难以集中精力,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般四处飘散。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我渐渐的能跟着陈博士的引导语将注意力锚定在呼吸的起伏上,感受空气的缓缓流入与吐出,内心的焦躁不安也随之慢慢沉淀。那一刻,我惊觉,原来在纷繁复杂的思绪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片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宁静天地。 而身体扫描练习更是一次奇妙的内省之旅。一开始练习时我觉得无聊没意思,感觉不到什么感觉。而现在当我闭上眼睛,依照陈博士的引导逐部位地觉察身体的感觉时,才发现平日里被忽略的身体早已积攒了诸多紧张与疲惫。从紧绷的肩部到酸痛的腰部,每一处肌肉的细微不适都像是身体发出的轻声呼唤,提醒我关注它的需求。通过这种深度的觉察,我不仅学会了释放身体的紧张,更领悟到身心之间紧密相连的奥秘。原来,身体的状态会如实地反映内心的情绪,而内心的平和也能为身体带来舒缓与放松。 感谢陈博士的带领[玫瑰]感谢大家的互相见证和看见[玫瑰][玫瑰][玫瑰] 是的,保持正念,安住心神,焦虑抑郁都会不见[爱心]
-
对于来访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比如想去上学但就是做不到,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该怎么做呢? 在今天的孵化器课堂的讨论及模拟咨询过程中,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咨询师非常想让来访者先去上学(最好是先去上学,并在上学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减压,如果实在不能去上学,也要在咨询中着重引导来访者解决上学的压力从而让来访者尽早去上学);第二种是先试图推动、帮助来访者去上学,如果发现困难太大或者来访者不愿意或不配合,则放弃解决上学的问题并在咨询中跟随来访者;第三种是咨询师不管上学的问题而是在咨询中跟随来访者。 对于上面三种不同的做法,当然是各有利弊。从让来访者在现实层面尽量减少损失而言,当然第一种更好;从让来访者在心理层面获得更快更多成长而言,第三种似乎更好。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你是咨询师,你会怎么选择呢?
-
关于压力模型的三个环节(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结果),这三个环节都是人们不喜欢的、甚至竭力避免的。 然而,一般人都是仅仅盯住第一个环节,认为只要解决了压力源,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这当然是一个捷径,甚至是一劳永逸的捷径。可惜的是,这条捷径很多时候都是不通的! 当发现这条捷径不通的时候,是退而求其次从压力反应入手?还是死盯住压力源一直死磕到底? 这反映出一个人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信任。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不太信任的人,往往会选择前者,对心理咨询了解且信任的人,则可能会选择后者。 心理咨询也许真的不能直接解决压力源,但心理咨询一定真的可以解决压力反应,而且不是靠忽略、忽视、压抑、压制压力反应,而是真正化解掉压力反应,就像我们对空气的压力一样:我们都知道空气有很大的压力,但我们都感受不到空气的压力。
-
关于心理咨询减压,人们在认识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容易解决的问题适合做心理咨询,无法解决的问题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真的如此吗? 非也!容易解决的问题,直接解决即可,根本无需做心理咨询。唯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需要做心理咨询! 既然问题无法解决,那心理咨询的意义何在呢? 心理咨询的意义在于获得心理的成长、疗愈,不再过度关注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找到更值得关注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现实性更有可操作性的事情,从而活出真正的、精彩的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都非常有力量,有的象烈马,有的象野马,有的象慢牛,有的象犟驴…。心理成长的结果,不是改变自己的内心,而是学会驾驶自己的内心,从而做自己的主人。
-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掌握更多的心理咨询理论重要?还是掌握更多的心理咨询技术重要?还是足够的个人心理成长重要? 对此,人们朴素的观点是:都重要!至于百分比,人们恐怕倾向于认为理论第一,技术第二,个人成长第三。 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被很多人相当然地认同! 然而,如果真正地去学习心理咨询,就会发现,理论学习了很多,技术也学习了不少,但就是咨询不好。 这固然有技术没练熟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个人成长不够。个人成长的程度(水平),有点类似练武术的内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十分巨大。如果说练武的人内功不强什么招式也没大用的话,那么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不够什么技术也没大用。道理是一样的。
-
来访者对于自己面临的某个问题,自己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还知道怎么做,但心里还是有难受的感觉,这还算问题吗?还需要处理吗? 我的回答是:这还算问题,还需要处理。虽然他明明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只是知道已经知道的,他不知道还有他不知道。正是那些他还不知道的,导致他有难受的感觉。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玻璃栈道上,他明明知道这玻璃栈道十分安全,他明明知道自己走过去不会有任何危险,但他仍然感到害怕。通过心理咨询,他的害怕下降甚至消失,他就可以正常走过去了。 同样的道理,一个考生在高考之前,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准备非常充分,他明明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考出很好的成绩,但他一想到高考就心慌气短、头脑一片空白。通过心理咨询,他的这些感觉下降甚至消失,他就可以正常参加高考并正常发挥了。 总之,心理咨询不是解决知道或不知道的问题,而是解决做不到的问题!
-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拒绝咨询师的建议,就是阻抗吗? 咨询师的建议肯定有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 如果说来访者拒绝了咨询师合适的建议算是阻抗的话,那么,来访者拒绝了咨询师不合适的建议,似乎不宜说是阻抗。 所以,可以认为,当来访者拒绝咨询师的建议时,有些真的是阻抗,有些真的不是阻抗。 当然,不论是不是阻抗,作为咨询师,当被来访者拒绝时,要觉察自己的内在,要问问自己:我是否感到着急?我是否感到挫败?我是否有攻击或放弃的冲动?
-
关于阻抗问题,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解释。我的看法是: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包括心理咨询中,当我们想要“改变”别人时,别人的阻抗最大;当我们想要“帮助”别人时,别人的阻抗次之;当我们怀着尊重、好奇、信任、温暖之心试着去了解他、试着去看见他内在的想法、感觉时,对方的阻抗最小;当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曾经的脆弱、“不堪”时,特别是推心置腹地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时,对方的心扉就会打开。
-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里住着我们的内在小孩儿。对于咨询师而言,疗愈内在小孩儿不仅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术,更是自我成长的关键之旅。 当咨询师掌握了疗愈内在小孩儿的技术,他们便拥有了打开来访者心灵枷锁的神奇钥匙。能够敏锐地洞察到那些隐藏在成年面具背后的恐惧、伤痛与渴望,以温暖和理解的力量,引导来访者重新拥抱曾经受伤的自我。 同时,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儿也是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触碰那脆弱而纯真的内在小孩儿,都是对自我的深度滋养和看见。
-
如果一个人因为某件事儿或某个人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反应,就说明TA一定有心理问题,对吗? 答案是不对!如果这样就算是心理问题的话,那大家几乎都有心理问题了! 既然不是心理问题,那是不是就不用管它了呢? 答案是可管可不管。如果自己的要求不高,当然可以不管,因为这样的情景非常普遍,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干嘛要费心费力费时费钱管它呢。但是,如果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想让这样的情景在自己身上发生得越来越少,如果想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如果想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好,如果想让自己处理事情的智慧越来越高,那么,这些情景,恰恰是提高自己的契机! 管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对提高自己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心理咨询。当然,练习正念也有很大的作用、很好的效果。 在今天的咨询中,又见证了一次这样的“奇迹”。当然,奇迹不会天天发生,但只要方法对了,奇迹迟早会发生!就好像把一粒种子放到条件适宜的温室中,它迟早会发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