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型依恋人格》 1,渴望爱却又抗拒爱:回避型依恋者渴望得到爱,但又害怕亲密,常常在关系中感到不适,想要逃离。 2,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他们缺乏安全感,不喜欢依赖别人,对待感情经常陷入矛盾,很难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3,过于在意别人评价:常常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过度否定自己,内心敏感自卑。 4,独立性强:所有自己能完成的事情绝不依赖别人,保持情感上的距离。 5,逃避问题:遇到问题时常选择逃避,倾向于使用冷暴力作为防御机制。
0 1
-
《心理咨询是一段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结伴而行,沿着坎坷的路通向未知世界的旅程。 与其他任何旅程一样,这段旅程虽然有艰辛和冒险,但也很愉悦。 与其他旅程不同的是,心理咨询是一段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在前行的过程中,咨询师的脚步走在来访者的后面,但目光看在来访者的前面”。 只有咨询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带来访者走得更远。
-
《为啥受过伤的人很难走出来》 人在受到某种伤害后,心智会固着在早期的某个状态。 受过伤害的人,之所以很难从过去的经历中走出来,是因为他们“卡在了一个失序的状态”。 站在外人的角度看待受伤的个体,的的确确就好像是卡住了一样。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指的是个体停留在某个心智状态,并不能完全表达出受伤个体的心理状态。结合另外一个概念——心理退行,能够更好的说明这一点。 一个成年人在受到伤害后,会放弃已经掌握的能力,退行到一个早期的、较为幼稚的状态,并且固着于这个早期状态。 心理退行加上心理固着,成为受过伤害的人的真实状态。
-
《受苦比改变容易》 婚姻咨询这么些年,发现很多女性来访者来咨询其实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来抱怨找一个情绪出口的。 她们喋喋不休地说着在婚姻里的痛苦,吐槽着目前的不如意,婆婆的不好,老公的不负责,自己的情绪无法自洽,想离又离不了想过又过不好现状。 可是当你告诉她们一切都可以通过成长自我去解决的时候,她们往往又仿佛听不见一般,继续回到诉苦里。 我后来才明白一个事实: 其实受苦,是很容易的,然而去直面自己生命的问题,去改变自己人生的质量,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思维模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感觉自己总是倒霉,被人欺负,生活处处不如意;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是不是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你。 如果你有这些想法,很可能陷入了一种叫做“受害者心态”的思维模式。 这种心态会让人觉得自己永远是弱势的一方,无力改变现状,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受害者心态,就是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看作是受害者,认为自己的处境和遭遇都是别人或环境造成的。 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很无助,对生活失去掌控感,习惯性地把责任推卸给外界。他们经常会说:都怪别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
什么是自恋受伤? 自恋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觉得自己值得被珍视、被爱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忽视(痛苦和需要被无视),或者被扭曲(比如做好孩子、听话才能得到关注和喜爱),就容易导致自恋受伤。 自恋受伤的具体表现: 1)在意外界的看法,自尊脆弱,难以接受冲突、评价和别人的建议,容易受伤 2)缺少成熟稳定的自我和成熟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容易被影响 3)追求完美,极力掩饰自己心理感受到的缺陷感 4)难以在关系中感受到爱与被爱,感到孤独 5)自恋的受伤还会导致空虚和无意义感,在此基础上,容易产生成瘾行为(烟酒、赌博、性) 另外,自恋也有一些别的表现,比如过分追求独特、优秀,有高人一等的“自信”,但骨子里也会感到深刻的自卑。具体会因人而异。 自恋受伤的痛苦,是时刻在生活中伴随着的,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因为自己的脆弱性,而经常感到受伤和挫折,对挫折和嫌弃过于敏感; 2,对认可和被喜欢的强烈需要,而这种需要很难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满足; 3,受伤时的退缩,以及为了防御脆弱,而导致与有情感的人际互动的隔绝; 4,羡慕嫉妒周围人健康、自信的生活; 5,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为了完美、优秀,而过度的使用自己; 6,也许最痛苦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敏感和脆弱,会被一些“直男”“直女”下意识的嫌弃和批评,这会触发他们深层的痛苦,被嫌弃是自恋受伤的人最痛的伤疤。 自恋受伤的人,痛苦并不是想象出来的,不是“你想多了”那么简单,他们的心里是感受到是真切的痛苦,他们的感觉就像是“受伤的战士,带着残缺的伤痛,在充满危险的社会上匍匐前进”。 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生命的英雄; 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希望获得自己最大的幸福。
-
关系或情感才是人性中疗愈性的力量
-
《创伤迷恋的四个特征》 1,严重的退行:个体在创伤迷恋中可能会表现出心智退化到孩童状态,失去自我控制,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失去自我控制:个体在创伤迷恋中会失去自我控制,无法掌控2,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导致无法控制地把内在冲动转化成外在的行动。 3,自我牺牲和权力不对等:创伤迷恋常常伴随着自我牺牲和权力不对等,一方有更高的权力感,导致另一方变得卑微、低姿态,甚至变得暴躁、焦虑。 4,情感体验的短暂和激烈:创伤迷恋的情感体验是短暂而激烈的,上头时很快冲到顶点,下头后迅速无感,导致个体在迷恋消退后对之前强烈吸引的人完全失去了感觉。
-
《健康的爱情》 1. 适度退行:即使发生退行,依然可以在关系中轮流做父母,彼此支持和照顾; 2. 保持自我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种自我控制有助于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关系,而不是完全被情绪的波动所左右; 3. 有效沟通:可以通过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冲动的行为来表达不满或需求; 虽然人在陷入爱情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退行,但这种退行依旧可控,它让人变得像青春期荷尔蒙爆棚时的冲动、兴奋,也会让人像小婴儿一样忍不住使用幼稚可爱的语言模式来沟通。 在良性退行下,大家会「轮流做父母」,能够在儿童状态和成人状态切换,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彼此支持。
-
能干:能干是指有能力会做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遇事有担当,干活主动,不依赖上级推动。 强势:强势则是一种性格,表现为不顾别人的意愿和感受,一味要求身边的人都顺从自己,注重自己的权威性。 强势的人可能会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
《母子共生关系的危害》 界限模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孩子也过度依赖父母的安排,导致双方都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高期待和控制欲:共生关系背后往往隐藏着过高的期待和控制欲。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干涉孩子的选择,甚至将自己的未竟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终失去了自我。 情绪共鸣:共生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绪高度共鸣。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孩子的不安也会影响父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绪的连体婴状态使得双方都缺乏安全感,难以独立面对挫折。 生活技能缺失:共生关系中的孩子往往被过度保护,缺乏生活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些孩子在大学期间还需要母亲陪读,生活上几乎不能自理。 心理健康问题:共生关系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等。母亲将自己的压力和不满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压抑和不温暖,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导致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