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是看到的外部世界直接引发了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如果没有经过向内省视,很容易抱怨、指责外部世界,归因于外部世界。 然而,外部世界客观存在,不一样的是我们内部的投射;如果每遇到一个场景,都向外归因,那么情绪会一直被外部世界牵动,如果引发的情绪是负面的,就会一直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积累多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要怎么看向内部世界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认知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整认知或者行为来调整情绪。 怎么通过调整认知来调整情绪呢? 如果做过觉察一定会发现,每一个情绪背后都会对应一个认知,而这种认知是自动产生的,所以艾利斯称这个认知为自动思维。也就是说每一个情绪的产生都会对应一个自动思维,如果没有觉察,就会认为是某个情境直接引发了情绪,很容易归因于情境。 所以,第一步是识别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由主观感受、生理变化和表情三部分构成: 主观感受就是粗粒度的舒服/不舒服 生理变化就是类似于呼吸、心跳、肌肉紧张等 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表情、体态、言语 做情绪识别可以问自己: 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的生理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尝试给自己的情绪下定义 第二步是识别自动思维 当有情绪的时候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 我在想什么呢? 我头脑里浮现了什么想法呢? 第三步辩证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的真实性或者可能性有多少,有没有其他更多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当辩论出来真伪或者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时候,心情或者情绪会发生变化。 当然,调整自动思维只是调整了某一个情境,因为只调整了某一个情境的自动思维,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因为自动思维的产生会有一套底层系统:中间信念、补偿策略、维护机制、核心信念。自动思维是单一情境下的,而所有情景的自动思维受底层核心信念影响。 不一样的核心信念,面对相同情境,会产生不一样的中间信念、补偿策略、维护机制。所以,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是根据核心信念建构出来的世界。 未完待续~
0 0
-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上把这个现象叫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源于潜意识里未解决的冲突和情感创伤。弗洛伊德指出,幼年时的重大经历和情感体验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烙印。 比如,一位小时候经常被否定、缺乏自信的人,在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会不断迎合他人,即使内心痛苦,却依然重复这种讨好的模式,潜意识里期望得到认可和接纳。 再比如,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经常目睹父母激烈争吵,长大后可能会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这种充满冲突的模式。 这些例子都表明,强迫性重复让人们在相似的情境中循环往复,难以自拔。然而,要挣脱这种束缚,我们需要勇敢地深入自我探索,觉察潜意识中的冲动和需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自我反思等方式,逐步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建立更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迈向充满希望和新生的人生旅程。
-
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是看到的外部世界直接引发了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如果没有经过向内省视,很容易抱怨、指责外部世界,归因于外部世界。 然而,外部世界客观存在,不一样的是我们内部的投射;如果每遇到一个场景,都向外归因,那么情绪会一直被外部世界牵动,如果引发的情绪是负面的,就会一直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积累多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要怎么看向内部世界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认知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整认知或者行为来调整情绪。 怎么通过调整认知来调整情绪呢? 如果做过觉察一定会发现,每一个情绪背后都会对应一个认知,而这种认知是自动产生的,所以艾利斯称这个认知为自动思维。也就是说每一个情绪的产生都会对应一个自动思维,如果没有觉察,就会认为是某个情境直接引发了情绪,很容易归因于情境。 所以,第一步是识别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由主观感受、生理变化和表情三部分构成: 主观感受就是粗粒度的舒服/不舒服 生理变化就是类似于呼吸、心跳、肌肉紧张等 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表情、体态、言语 做情绪识别可以问自己: 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的生理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尝试给自己的情绪下定义 第二步是识别自动思维 当有情绪的时候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 我在想什么呢? 我头脑里浮现了什么想法呢? 第三步辩证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的真实性或者可能性有多少,有没有其他更多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当辩论出来真伪或者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时候,心情或者情绪会发生变化。 当然,调整自动思维只是调整了某一个情境,因为只调整了某一个情境的自动思维,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因为自动思维的产生会有一套底层系统:中间信念、补偿策略、维护机制、核心信念。自动思维是单一情境下的,而所有情景的自动思维受底层核心信念影响。 不一样的核心信念,面对相同情境,会产生不一样的中间信念、补偿策略、维护机制。所以,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是根据核心信念建构出来的世界。 未完待续~
-
我本自俱足,拥有解决困难的一切资源 每个人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
与理性相比,感性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
关于成长你必须要知道的三件事: 成长的路径是修通自我,改善关系,创造成就 成长必备的三个能力是自我觉察、自我负责、自我实现 你喂养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
指责别人比面对自己更容易,因为面对自己需要承担痛苦;有意思的是面对自己才能成长,当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那些脆弱、愤怒、嫉妒、羞耻的情绪的时候,我们的成长也就发生了
-
让一个人自己承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维护好边界感和分寸感,让自己的责任归自己,别人的责任归别人,彼此都会更轻松更有力量
-
真诚从来不是一个是否愿意真诚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有能力真诚的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弱点或者犯的错误没有被很好的接纳,心里的委屈没有被看见,我们就会形成不可以犯错,不可以暴露自己的脆弱的想法,还有就算有委屈别人也不会理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忘记了或者害怕真诚了,很难跟人有深度的交流,离自己内心也越来越远
-
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或被别人过多支招的人,容易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缺乏自我,内在没有力量,会陷入无尽的内耗中,要想改变现状需要一步一步自我重建,找到自己内在的主心骨,做自己,成为自己
-
压抑:关系里的“毒瘤”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压抑自己吗?你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吗?你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吗?你会明明不高兴但你会无论如何都不会表达吗?这些其实都是压抑;所以生活中我们觉察到自己压抑的状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关系里面的每次争吵、冲突都是由压抑带来的,因为你之前压抑了太多东西,有很多卡点、未竟事宜没有处理,在一次一次积累中才导致了我们当下的冲突和争吵,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很多人吵架的时候喜欢翻旧账,不是说一个人喜欢翻旧账,而是那个旧账没有被看见被处理,只要没有被处理,它永远都在,永远都是我们关系中的壁垒!” 一.习惯性压抑会带来的麻烦 1.形成讨好型人格 当你明明不开心,但是说不出口的时候;当你明明不想做,但是无法拒绝的时候;这种状态让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委曲求全的去迎合他人,长此以往你会觉得心特别的累,因为所做的事情都不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你就会对生活失去掌控感 2.对生活失去掌控感 没了自己的选择,生活就会不受控制 3.没有存在感 让你常常被忽略,因为你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需要,没有办法告诉这世界,你是谁?你要什么?不要什么?别人自然也不会知道,你一次又一次的轻视你自己,别人就会在你这里学会轻视你、忽视你 4.很难有大成就 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明明你想要,但是不去要,不去拿,不去创造,最后你就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你对自我的感觉会越来越模糊,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也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你也不会有很明确的目标以及很大的成就 5.影响身体健康 观察那些压抑很严重的人,脸色都是暗沉的,不是皮肤的黑,是脸色不好的黑,除了脸色,很多疾病也跟压抑有关,很多需要和情绪没有释放,就会积累在我们的身体里,变成小疙瘩,变成情绪结,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持久的压抑还会变得抑郁。 二.压抑的根源是缺乏攻击性 形成压抑的根源是无法释放攻击性,更准确的说是不对外释放攻击性,只对内攻击。 什么是攻击性? 不是打架、谩骂等,在心理学领域,攻击性是一个中性词,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最原始的生命力。简单来讲,凡是由“我要”“我不”而引起的比较强烈的愿望、意志、念想等等,可以简单的称之为攻击性。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