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分享叫《无论如何》 人们总是不讲道理,缺乏逻辑,和自我中心的,无论如何,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很善良,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动机不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善良,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假朋友和真敌人,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成功,即使你真实坦率,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真实和坦率,你多年来创造的东西,可能一夕之间被摧毁,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创造,如果你找到了宁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幸福,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世界可能还是那么匮乏,无论如何,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说到底,这是你和神之间的事,从来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0 2
-
今日分享叫《无论如何》 人们总是不讲道理,缺乏逻辑,和自我中心的,无论如何,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很善良,人们还是会说你自私,动机不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善良,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假朋友和真敌人,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成功,即使你真实坦率,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真实和坦率,你多年来创造的东西,可能一夕之间被摧毁,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创造,如果你找到了宁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幸福,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世界可能还是那么匮乏,无论如何,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说到底,这是你和神之间的事,从来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
看了沈奕斐老师对《苦尽柑来遇见你》的解读 “不能让一个人超越他自己的时代来爱你。” 父母的托举不一定要看他们是否能完全理解你,给你情绪价值,而是行动。 我们常常说原生家庭的表达爱意是有时代滞后性的,也许你的父母依然在用70年代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但不代表他们不爱你。 爱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冲突,矛盾,互相不理解,但实实在在的用行动表示,也是表达爱意的一种。 当我们要求父母学会看见孩子的需求,给情绪价值时,其实我们也可以允许父母不完美。也可以看见自己对父母的理想化,和完美的期待。
-
“大多数女性一生都在证明两件事: 一件是证明自己漂亮,另一件是证明自己被爱” 只有少数人早早清醒开悟,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明白比起自证,自爱才是女性一生要完成的课题。 女性的困境,是大量的金钱花在皮囊保养和服饰装点上,大量的焦虑花在不够漂亮和担忧变老上,大量的时间花在寻觅对的人和维系经营感情上。
-
在这个所有坚固的东西都在消亡的时代 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人生的意义不再是孝顺父母、功成名就 人可以有一万种活法 就像花有一万种开法 树有一万种屹立的姿态 只是这份自由来得突然而烫手 我们陷在无穷的道路中不知选择哪种 选哪种都可以 也意味着选哪种都一样 没有意义 一片虚无 我们消费,跟风 逃离到人群之中隐藏心事 但虚无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你越是逃离 黑洞越是吞噬你 唯一的办法是去创造 只有创造是唯一的解药 去写作 去表达 去发声 去亲手种植一棵树 去主动和陌生人搭话 去布置你的房间 去定义你自己的人生词典 创造、输出、表达 在行动中去塑造自己 而不是等一个所谓的答案浮现 戈多永远不会来 但你可以成为你的戈多 哪有什么本质和意义 你是什么样 人就是什么样
-
你要把这个世界让给那些人吗? 就是那些不相信的,怀疑的,质疑的 认为生活只能这样了 认为我们只能这样了 你希望这个世界怎么样 你就应该尽那一份力,发出那一份声
-
我只要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同时积极地为未来的人生目标和风险防控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就可以很知足了。
-
当你看见山,你就已经在山之外 当你看见河,你就已经在河之外 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时, 你就已经在情绪之外了 可能学习这么多心理知识给自己最大的感悟是 我比之前更多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了 但同时看到这些情绪时自己内心也是很复杂 有许多的恐慌不安和害怕的成分 但是就像那句,觉察到这一点的时 我已经在情绪外了 不必着急着即刻进行情绪的消解 当我能平和的面对它时 它自然就会由张牙舞爪变成小狗 让你摸摸头
-
当外界都在鼓励我们踏出舒适区 push自己不断成长 认为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连房琪都在鼓吹勇于突破 有野心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应当大女主 似乎世界并不允许我们躺平 我认为既然降临在世间本身就是受苦 尽可能避免痛苦 享受生活 也是很好的选择 努力很好 不努力也很好 只要不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 你只要存在在那里 就是美好 我们要警惕自己获益后的选择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 我一直都很努力 就像房琪一样 不放弃 我曾经也很自豪唯有野心勃勃的路才是世间最牛的路 但最近我收获到的礼物是 每一条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
真正爱你的人不需要你有特别好的脾气,而是在意,你到底受了多少委屈才有了这么好的脾气。
-
以前的我 总是想突破舒适圈 从别人的身上寻找答案 现在我意识到 喜欢独处远离社群并不是问题 我的社交需求并不多 有三两朋友就足够 我讨厌繁杂的人际 因为大量的时间独处思考 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 成长中 也常常进入心流体验 宅从来不是坏事 为什么要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