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识别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度关注自己的成就: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夸大自己的成就,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越性。缺乏同理心:他们很难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对批评反应过激:一旦受到批评或指责,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愤怒或拒绝接受,甚至反过来攻击批评者。对外界的渴望认可:他们渴望他人不断地给予赞美、崇拜,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
0 4
-
如何识别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度关注自己的成就: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夸大自己的成就,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越性。缺乏同理心:他们很难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对批评反应过激:一旦受到批评或指责,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愤怒或拒绝接受,甚至反过来攻击批评者。对外界的渴望认可:他们渴望他人不断地给予赞美、崇拜,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
-
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身上未被疗愈的伤痛,在孩子身上的负向情绪和行为里边就会360度无死角的呈现出来。正如我常说的: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不愿意疗愈的伤痛,都会传给你的孩子。如果你无法靠近自己的脆弱,就无法真正理解孩子的痛苦。你和自己有多靠近,你就能和孩子多亲近。
-
每一次解释,都是对伤口的二次揭开,消耗着本就匮乏的心理能量。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撕裂:前一秒对爱人发誓“没有你我会死”,下一秒却摔门而去,留下对方错愕的脸;明明渴望朋友陪伴,却总用尖酸刻薄的话把人推开,深夜又痛哭“为什么没人爱我”;手臂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刀痕,疼痛是唯一能确认自己“活着”的方式?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它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将患者卷入情绪失控、自我厌恶、关系崩塌的恶性循环。
-
“你最近一次痛哭是什么时候?”当闺蜜突然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愣住了。是啊,好像很久了。同事被客户辱骂到崩溃,我递纸巾时手很稳:“别往心里去,职场就这样”;母亲葬礼上,亲戚哭成一团,我安静地整理挽联,甚至还能分神核对殡仪馆账单;就连被相恋七年的男友分手,我也只是删光合照,第二天化了全妆去上班。“你真坚强。”人们总这么说。可只有我知道,深夜惊醒时,胸口压着块巨石,却流不出一滴眼泪。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感隔离,就像给心脏装了一扇防弹玻璃——看得见世界的悲欢离合,却隔绝了所有真实的温度。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那些未曾流淌的泪水,终将成为腐蚀心灵的酸雨。”
-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但只有一件事是真正属于你的,就是你的选择和反应。别再把情绪的遥控器交给别人。记住费斯汀格法则这句话:生活中10%是你无法控制的,但那90%的幸福感,全靠你自己掌握。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情绪不外包”的人。你会发现,稳定的内心,比什么都强大。愿你,在未来的每一天,都能有选择情绪的自由,掌控生活的勇气。
-
许多家人朋友在陪伴抑郁症患者时,会陷入“焦虑补偿”中:想方设法做很多事,比如逼他运动、安排他社交、给他安排营养餐、报心理课程,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受助者恶意是指受助者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产生的一种针对帮助者的负面态度与行为倾向。这种恶意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诋毁、侮辱,或者行为上的故意破坏、背叛等,与正常的感恩反应背道而驰。
-
看看你有没有这些口是心非的瞬间:“我根本不在乎他喜不喜欢我!”——却在深夜反复点开他的朋友圈;“加班有什么了不起的?”——却偷偷把电脑带回家继续干活;“钱不重要,开心就好”——却在购物车里塞满了奢侈品。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说:“人类最擅长的,就是用谎言包裹真相。”这种“嘴上拒绝,心里渴求”的矛盾,正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反向形成
-
你值得被爱,但不必以自我背叛为代价,那些让你痛苦的关系,不是爱的证明,而是爱的赝品。弗洛伊德说:“人类心理的深层次,总是充满着无法言喻的冲突与挣扎。”在这复杂的心理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陷入某种“情感绑架”。唯有自觉、反思,才可能最终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