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智慧,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希望尼布尔的这段祷告文可以给予小伙伴一点力量,接受生活多变的同时勇敢创造热爱的生活。
0 1
-
人在饥饿的时候通常只有一种烦恼, 一旦吃饱了,就会有很多烦恼。 ——曹公公
-
一个孩子生来带着的种子叫“自我”,他是宇宙的中心~ 在A4纸上,一面画树,一面画鸟,让两岁的宝宝看过两面后,树对着他,鸟对着自己,问他,宝宝你看到的是什么,树,那我看到的是什么,两岁的宝宝会回答:树。儿童心理学上通常两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视角转换能力的~ 但是,有的孩子到了八岁,依然觉得没有人看到鸟,甚至有的人到了十八岁乃至八十岁,他还认为全世界看到的都是树,没有人看的到鸟~ 人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懒惰和自我的想法,这是病症,是需要医治的部分~
-
只想小事的人,他每天所想都不能超越他自身思想的器皿,为什么呢?因为“他这思想的器皿里装的只有他的思想”,他讲自己的想法装满了自己思想的器皿,所以别的东西都容纳不下了,只能从他的器皿里流出来。不要这样,要扩大思想的器皿(胸怀),要成为能容下这世界的器皿才行。
-
不要盯着时间,要学时间一样,继续前行。
-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智慧,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希望尼布尔的这段祷告文可以给予小伙伴一点力量,接受生活多变的同时勇敢创造热爱的生活。
-
人最大的矛盾就是不断用外在的东西填补内在的需求。
-
没有先天的人性:懦夫是自己选择成为懦夫,英雄是自己选择成为英雄
-
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心理咨询? ①传统文化的影响,“家丑不可外扬”,认为心理问题是家丑或个人弱点,这其实是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 ②对于咨询师不太认可,觉得就是听我唠叨吐槽一下,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逻辑错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从思路开始的,而且最起码咨询师相对比较客观,可以提供客观的多角度的思路~ ③我们总认为所遇到的问题是当下的客观环境导致的,其实当下的环境是过去我的每一个决策导致的,倘若我的思路和想法有比较大的偏差而不自知,那是南辕北辙~
-
性教育的终点,是衰老中的爱与尊重~ 真正的性教育,教的不只是技巧、避孕、解剖结构,而是告诉我们: 我们的身体,不因年龄而丧失价值;我们的欲望,不因白发而不可被回应;我们的人生,始终有爱的可能。 性教育不仅是“青春期的课”,而是“一生的课”。性教育若止步于青春期,便只算完成了一半。真正的终点,是在一百年后乃至五百年后,依然能握住一双手,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完整的看见。
-
真正值得投入的感情,应当建立在对方持久的品质上,而非短暂、低成本的品质。 1. 低成本行为 vs. 高成本品质 低成本行为(易伪装) | 高成本品质(难伪装) 问题:低成本行为容易制造“心动错觉”,但无法支撑长期关系。 2. 为什么高成本品质更可靠? 时间验证:善良、勤奋、责任感需要长期践行,无法靠“演技”维持。 抗风险能力:当激情消退或遇到困难时,这些品质才是关系的基石。 自我成长:与具备高成本品质的人相处,你也会被带动进步。 3. 如何辨别“真品质”还是“表演”? 观察一致性: - 他对服务员、家人、朋友的态度是否一致? - 他在压力下是否仍能保持修养? 验证时间: - 短期浪漫谁都能做到,但3个月、半年后是否依然如初? 看行动成本: - 说“我爱你”很容易,但愿意为你调整生活习惯、花时间陪伴才是付出。 这些品质需要自律、习惯和价值观的支撑,远比一首诗、一句情话更珍贵。 4. 建议:用“品质清单”替代“心动瞬间” 下次对某人心动时,可以问自己: - “TA让我心动的,是容易做到的事,还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品质?” - “如果TA不再浪漫,我还会欣赏T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