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婚姻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到中年,欢喜和悲伤都要藏起来。” 年轻时,渴望轰轰烈烈,把爱与恨都举到阳光下示人;可中年以后,一切都慢慢归于平淡。感情的浓度被时间冲淡,原本热烈的誓言被柴米油盐消磨殆尽,只剩下一地鸡毛和没完没了的琐事。而那些分崩离析的婚姻,大多不是因为大错,而是这点点滴滴的冷淡如潮水逼近,悄无声息地淹没了彼此的勇气。 有些人说,“哪有什么恩爱夫妻,到头来都是忍着不离、不碰而已。” 忍,不是软弱,有时是因为责任。一个家,要有烟火气,要有归属感。为了子女、老人,为了这个家的完整,多少人学会了隐忍,把委屈咽下,把冷漠包裹成表面的体贴。可有时候,这份忍让又像一把无形的刀子,一点一点磨损着内心柔软的角落。 记得中年人的世界从来不只有爱情,还有责任、还有压力。 纵使爱情渐远,生活依然可期。 哪怕“同床异梦”,只要心里还能有惜福的念,成长的姿态,也是彼此最好的安慰。
0 1
-
遭遇背叛后的自我修复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常受到的最大伤害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身体上的! 而身体上的伤害好治愈,但是精神上的伤害也就是心理层面的,可能一辈子都治愈不了! 所以遭遇背叛后,你真的没必要假装自己坚强!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看见自己的伤口,要为自己疗伤止痛!
-
没有信仰,何以安身立命?——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我们努力培养高智商,却忽略了情商与信商的能力!
-
别再纠结“谁走了”,想想“谁还在”。 某心理学家跟踪20年发现:人到晚年,真正能滋养你的,不是关系数量,而是关系的质量。 两三个懂你的知己,胜过千百个点赞的网友。
-
曾有人说:“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座孤岛。” 年少时的爱,是山盟海誓,是三天两头的糖果与惊喜,长大以后,爱成了肩膀上的责任、耳边的理解、睡前的一句:“我懂你”。
-
高敏感的人,天生就比别人更容易“疼”。 你对关系更在意,对细节更敏感,对评价更焦虑。 但请你不要再为了“适应别人”而压抑天性,也不要因为“太敏感”就否定自己。 你要做的不是变“硬”,不是“无所谓”,不是“故作强大”。 你要做的,是找回自己的“心理主场”。 你是主角,不是背景;你是选择者,不是迎合者;你是光源,不是反射别人光的镜子。
-
高敏感者最适合的状态,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有“界限感”的柔软。 我见过太多高敏感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不是“有病”,而是“特质”,人生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你开始懂得: “我不是所有人的避风港,我也需要一个安全地带。” “我可以有情绪,但我不需要为所有人的不开心负责。” “我有权利做自己,而不是去扮演让大家满意的角色。” 当你拥有了这种意识: 你会开始拒绝“情绪吸血鬼”; 你会开始拒绝“无边界索取”的人; 你会开始慎重选择,谁值得你掏心,谁不值得。 你的能量不再被浪费在人际的拉扯上,你的人生开始“聚焦”: 做事更专注,情绪更稳定; 关系更纯粹,生活更有力量; 成就感更多,自我感更强。 你真正变成了一个——能量稳定的高敏感者。 这是比情绪稳定还要高阶的状态。
-
婚姻困扰咨询(女性成长篇) 最难的婚姻不是贫穷,而是不断地被消耗。 无论你如何用心和努力,他总是视而不见,反过来还要遭到质问和指责。即使最后解释清楚了,也依然不会得到真正的理解。下一次还会如此往复,直到一点点磨光你的耐心和热情,也消耗完你的真心和期待。 明明你尽心尽力的做好了一切,他坐在你收拾整理后的干净房屋里,享受你做好的一日三餐,伸手可及干净的衣服。不用烦恼琐碎的人情世故往来,甚至不用烦恼孩子的学习哭闹。可是,他还是质问你,每天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干。 被消耗的婚姻,其实不只是磋磨你的个性,重要的是,他一直向你灌输你一文不值,你不配得到肯定。通过完全否定你的价值,让你甘于隐忍和平庸!一❤️肖老师
-
家庭不是战场,而是修行的道场,拼的是对人性幽微的体察与应对!❤️肖老师
-
离婚疗愈咨询 离婚后要坦然接受这一生活变故,释放内心深处的悲痛。 避免逃避或沉溺于往昔的回忆,而应找一个静谧的角落,让自己的情感得以自由流淌。 无论是痛彻心扉的哭泣,还是静默的沉思,都是疗愈的开始。 只有真正接纳了现实,才能踏上修复之路!
-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比较理论” 它的核心观点是,个体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地位和价值。 这种比较看似是自我提升的动力,但往往会让你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与自我怀疑。 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内心的自信会迅速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想想看,你曾经是否因为别人表现得更好、过得更顺利而自责过? 或者,当你身边的人不再关注你,或者对你的行为有所指责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价值瞬间消失了? 外界的评价和认同并不是自信的根本原因。反而,它们有时会将你束缚在他人眼中的框架里,让你不断改变自己来取悦他人,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