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慢慢,把眼光放远,把心放宽,不要在小事或闲事上纠结,把多余的时间放在自我感受上,不要生气……
0 1
-
不管你有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有心计
-
你的感受,才是真相 当纠结于一段关系是否适合自己、要不要继续维持下去时,就问问自己的感受。要知道你的感受是不会骗你的。一段关系里是快乐、是开心、是自由,还是痛苦、消耗。你的感受会告诉你。一般来说如果是开心、快乐、幸福,那必然会好好珍惜,不会去纠结。纠结只能说明长期感受到了痛苦、不开心、消耗。对于消耗你的关系,那就果断离开。不要勉强自己,更不要委屈自己。不然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不像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才是关系的真相。
-
失去你最好的朋友很正常,失去你爱的人也很正常。但如果在试图挽回这些离你而去的事物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那就不太正常了
-
人,一定要明白,与人相处,想让人高看,不是靠运气,不是靠讨好,而是靠自己活得清醒而独立的心,自愈自渡
-
不要小看,自带疏离感的女人 不要对谁都掏心掏肺,不要对谁都自来熟,恨不能把自己掏箱底的事都说出去。女人要自带一点疏离感,对身边的人和事,都竖起一道淡淡屏障。不是清高,而是要保护自己的福气,远离一切没必要的纠缠和烂人烂事。 不要小看,自带疏离感的女人。因为这种女人内核强大,自有一片独属于自己的丰盈天地,她们擅于旁观,很少介入因果,有点淡漠,她们看透了世事,不再被他人利用。那些坏人,见了这种女人,也会退避三舍,因为,会被直接屏蔽。 女到中年,一定要带点无所畏惧的疏离感。不怕得罪人,不刻意合群,就能非常舒展、自在地做自己。让自己的性情渐渐平和,淡漠却不冷漠,能共情却不盛情。不求任何人懂得,不为任何人躬身,勇敢、温和,却从不好惹。
-
不必一上来就向内看,探寻成长经历、亲子关系等,极大可能我们承受不了真相,也找不到解决方法。主体性弱,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保护我们的方式。 从外部积攒一点力量后,稍稍往内挖一点。再积攒点,再挖一点。反反复复的过程,就是成长。
-
如果你看到孩子身上都是毛病,真正的原因不是你吹毛求疵,也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你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
错就错了呗,那咋了
-
沉默,是最体面的退出。真正失望了,不会怒骂,不会嚎啕大哭,不会歇斯底里,而是觉得你做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了,我毫不在意
-
一种极端亲情:愚孝出恶老 一个家庭,夫妻关系是主体,配偶是第一顺位。不要把父母放在首位,不要把媳妇当成外人。孝,是惦记,是陪伴,不是毫无公平可言的偏袒。人,一旦成家,就要完成和父母的脱离,亲情尚在,但是两家人。 尽量不让父母插手自己的家事,更不要让父母对配偶横加指责。成年人,扛家过日子,与配偶携手,而非当巨婴,事事听从父母。不要为了一个孝顺的名声,无底线纵容父母。愚孝出恶老,你越纵容父母,父母越容易自私委屈。 老人,不要跟儿媳妇去争夺,要放手。父母之爱子,让他去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让他去承担自己的人生。不要亲情捆绑,不要死死攥着,不要让病态的自私,毁掉儿子,祸及孙子。父母和子女最好的关系是,有事时,尽力相帮,无事时,各自安好,不是凉薄,而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