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止正心理】越是什么都知道却做不到的时候,正是“内在小孩儿”经历煎熬的至暗时刻,越需要无条件的慈悲的愛的陪伴……
0 6
-
每一件你违背良心事情,都会植根于你的潜意识,成为你人生的障碍和卡点
-
把好奇放在脑海里,也尊重来访者的步伐。
-
【上止正心理】越是什么都知道却做不到的时候,正是“内在小孩儿”经历煎熬的至暗时刻,越需要无条件的慈悲的愛的陪伴……
-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窄门思维,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系统成长,把自己当成钻石去打磨钻石??
-
如果没有选择的话,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
所有的傲慢,其实都来源于无知。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刚上班那会,有个一起进公司的女同事,因为听力有问题,所以从小就佩戴着助听器。有天公司来了位新领导,脾气很暴躁。开晨会的时候,新领导直接就走到女同事的旁边,把女同事的人工耳蜗扯掉摔在地上,怒斥:“懂不懂什么叫尊重?我讲话,你戴耳机,你怎么想的?”女同事当场懵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得手都哆嗦,连地上的耳蜗都没捡,就跑回家了。第二天,女同事一家带着发票和售后证明来公司准备打官司,那可是进口的人工耳蜗,二十几万啊。未知全貌,妄下评论,才会造成这样难以挽回的后果。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如果你愿意多给真相一些时间,愿意多给别人一些解释的余地;愿意多去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其实你就会发现,你误解了不少人,断错了不少事。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我们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其实背后的事都无从得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瑟夫和哈里,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乔哈里窗”理论。在日常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你的信息和别人的信息,可以分为4个区域:公开区,隐藏区,盲区,封闭区。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隐藏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盲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未知区: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会对照检验这个窗子。这件事,是不是存在着当事人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隐藏区?因此,在不知道一件事的全部内情时,不要发出片面的评价、不要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事。而我们如果自己作为当事人,也可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将一些可能会引起误会或误解的信息,事先适当地透露或显现给他人,加以解释说明。在不了解乔哈里窗之前,我们对人际交往的观点可能会流于表层和片面。而学会了这个简单的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实践、运用,对一件事、一个人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只会得出一个结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视野中的“盲区”越来越少。人生在世,敏于事,而慎于言,方能立身处世。
-
工作室和工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