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瘾背后,我看到了未被满足的心理渴求。因为被满足,从而没有想戒瘾
0 2
-
你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吗? 经验性回避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我们大脑出于趋利避害最自然、最根本的策略。它本身是中性的,并没有好坏之分。 但是,如果这种效应太强了,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产生反应,已经切实地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那么就需要解决了。 什么情形下这种效应会过强,乃至于成为一种问题呢?有几种可能性。一种是杏仁核过度活跃。这时,我们会更容易触发经验性回避,将许多很小的事情往更严重、更坏的方向解读,从而夸大我们所面临的困难。 另一种是性格较为敏感。这种情况下,很小的效应和反馈,也会对我们造成强烈的影响,并且经久不散。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我们也会尽量规避可能唤起经验性回避的场景。 还有一种是希望生活规律、有序、可控、稳定。对于这样的人,对于错误和负面感受的容忍阈值会较低,同样会更容易采取回避策略。
-
在婚姻中,当双方都在互相职责,埋怨对方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揪出坏蛋”,双方都在寻找都是对方错,我没有错的证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个消极的互动模式,只会让婚姻中德双方越来越失望。在指责埋怨的时候,我们只是希望对方可以看到我,看到我在表达对她/他依恋的需求。
-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这么在意孩子的拖延问题? 很简单,因为你觉得,培养出一个自觉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
正如杨绛所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
过去的你让你成为现在的你,如果现在的你不开心,或许可以去找过去的你进行探索。
-
成瘾背后,我看到了未被满足的心理渴求。因为被满足,从而没有想戒瘾
-
你以为他们是坚强勇敢、主动积极的,但实际上男人也会敏感脆弱。
-
人生有两笔,上半场写加法,下半场写减法。从简单到复杂,是前半生的功课,从复杂到简单是后半生的修行。这一路,无论怎样,都请心存希冀,沐光而行。
-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用“就事论事”和“聚焦当下”的角度来看待,就会减少很多困扰。
-
告诉孩子 即使面对困难与失败 也不要轻易气馁、放弃 因为人生,有舍必有得 只有舍弃,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