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这里,成为倾听师,是偶然也是必然。心理学界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心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能成为你又挣脱你的人,成为你和你一同感受,又能跳出你与你一起努力,让你看到多面的你、别样的你。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价值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去赋予、怎么去成就;是选择终日沉沦于欲望而被欲望吞噬,还是既享受人性美好又为成就人性的光辉而绽放拼搏,我们一起加油吧! 是的,我的技术还要不断学习,但我多年前就无师自通地运用了心理学,把自己从人生的几次至暗时刻拯救了出来,从灾难或黑暗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力量,我可以自信地说我的人生经验或我见证的世事给我的教义胜于技术,我有信心能与你一起去找到帮助你的方法,只要你信任与努力。 关于个人成长,我更想倾听;生是个体,死亦是个体,生命如此地短暂,稍纵即逝,不要到人之将死才痛恨虚度华年,那些纠缠爱恨情仇中的人们,如能跳出个人视角,把更多的视线放眼于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上,世间皆美好!
0 0
-
如何安抚这颗心2 如我那三件事,第一件事,我认为我只有在那个读书会才能让自己坚持去读传统文化去帮助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生(虽然我读的书不多,但兜兜转转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我懂得的许多道理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而且是至简明了地告诉我们),第二件事,我认为我花了钱买了课进入了团队,就要马上看到那个团队在如何教我走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让自己获得成长的同时又帮助了他人,第三件事,我想,以上两条路走得不坚实,我只有依靠在社区组织公益读书会了,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我想很可能没有人响应,那我这条路也没办法走下去了。为此我反来复去地烦恼,第一件事我在摇摆中,第二件让我心神不悦,第三件事我怕结果不理想,我畏步不前。这样的直面,我也无数次想过,但没有写下来,或者让自己坚定的时机还没有到,我想我现在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还想说,人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那种摇摆不定有多折磨人,所以我理解你,那些身陷抑郁与烦恼的人有多痛苦,但是一定要记住,直面后就是坚定在行动,跟唯有行动才能改变,哪怕微小的行动都有效应的,轻柔的雪花,如经年累月的堆积,就会产生大的力量——雪崩,你的行动,根本要不了那么久,借助外力的帮助,你也可以慢慢走向你想成为的样子。
-
我们要如何安抚这颗心1 越走越发现,人最难面对的真不是现实的困境,而是我们自己的这颗心? 在柴米油盐与风花雪月间自由切换,这是我最近几年的生活状态。在每日去工作的公交上,除非阴云天,其他大部分时间,我沉迷在天空的云锦中,沉浸在路过飞驰而过的花草树木中,在美好的景象中,我有时也会拿出手机拍下这一路的美好,还会胡乱地配上晨读学习的诗,我以为我的心就会这么丰富地安静下去,毕竟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在这么有序而充实地过着,加之心理学学习的加持,但在今年,最近一两个月期间,我的心变得不那么宁静了,有时突然产生焦躁感。 我是怎么了? 三件事让我飘浮不定,一是在自己坚持了多年的公益读书会中摇摆,再也没有坚持的心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本来是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变成了学知识,我在考虑退出;年初加入了一个发心为普通大众受益的心理学团队,现在也没有看到让自己坚定的景象;我越来越感到没有学习群体链接的心的不安定。想在自己生活的社区,来发起开展一个读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公益读书会,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仍然没启动,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陷入在一片迷雾之中。我终于相信了,初接触心理学时,就有一个重要的课:心理工作者要安抚好自己的这颗心,也是心理工作者一生的课题,我们自己的内心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出现的情况扰乱,我们要如何去安抚好我们的内心?“随机弘道”,今晨听直播里的这句话特别打动我,“凡事都不能太执着”,结合心理学的学习,我算是轻松下来了。 我想我的这段因学习组织的困扰经历在今天要划上句号了,所以很想分享出来,希望给你有所帮助,当然更多是整理我自己。 佛教里讲无常才是恒常,我们的人生总是处在变化中;面对无常,没有人真正做到完全地波澜不惊,只是有的人,能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继续前行;所以,那些总是在陷入烦恼中的人们,先要告诉自己: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凡人,你所经历的,凡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是的,你可能更敏锐,你可能更不幸,但你要学会自已整理自我教育:我所烦恼的究竟为何物并写下来,找到那个扰乱自已最初的根、最深层的认知,与自己的认知做诚实地对质,哪些认知是非理性的,哪些认知就根本是完全错误的,并开始坚定地行动。
-
又一年繁花满枝,草木芊芊,新绿满山坡…… 小园香径独徘徊……
-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指出: 抑郁症患者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比例占81.88%,40以下的比例是94.88%,这些惊人的数字,让我们看到抑郁症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态势,特别是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报告还指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学生抑郁的原因占50%以上的是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压力。 如何去拯救这些孩子?一个生病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生病的家庭,而大部分家长最初是不接受这个观点,他们把问题简单定性为就是孩子不爱学习、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等等原因,其实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动,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病情走向。 我们心理工作者能为这些家庭做些什么? 1、帮助找到患病的诱因。特别要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找原因,有些是几种原因把我们的孩子压垮了。 2、帮助找到那些原因背后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去改变孩子与家长。 3、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并行。有的要建议辅以正规医院的药物治疗。 4、行动上的指导。有些家长一看孩子生病,自己也跟着生病了一样,焦虑或急于帮助,都会给孩子的康复之路带去压力、阻力;过犹不及,家长理性认知并修养心性,可能对孩子的康复才是一剂最好的良药;无为而为,有时我们又只有等待,相信孩子的自愈力,也许孩子慢慢就走出来了。
-
来到这里,成为倾听师,是偶然也是必然。心理学界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心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能成为你又挣脱你的人,成为你和你一同感受,又能跳出你与你一起努力,让你看到多面的你、别样的你。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价值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去赋予、怎么去成就;是选择终日沉沦于欲望而被欲望吞噬,还是既享受人性美好又为成就人性的光辉而绽放拼搏,我们一起加油吧! 是的,我的技术还要不断学习,但我多年前就无师自通地运用了心理学,把自己从人生的几次至暗时刻拯救了出来,从灾难或黑暗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力量,我可以自信地说我的人生经验或我见证的世事给我的教义胜于技术,我有信心能与你一起去找到帮助你的方法,只要你信任与努力。 关于个人成长,我更想倾听;生是个体,死亦是个体,生命如此地短暂,稍纵即逝,不要到人之将死才痛恨虚度华年,那些纠缠爱恨情仇中的人们,如能跳出个人视角,把更多的视线放眼于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上,世间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