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的看法和评价, 就会迷失自我; 如果我们一点不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就会沉迷自我。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而且需要拥有世界的法则和秩序,就是信仰。
0 0
-
如果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的看法和评价, 就会迷失自我; 如果我们一点不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就会沉迷自我。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而且需要拥有世界的法则和秩序,就是信仰。
-
引用韩愈《师说》的一句话: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王阳明有一句话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为你的焦虑、恐惧、担忧、委屈等情绪和你是一体的。这种纠结和困扰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出来,这种困境是内化于你的,我们需要向外求助,求助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但我们经常把它忘掉。因为我们总是觉得那是外在于我的、不确定的解决方案。但爱因斯坦说过:问题不可能由产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
深夜,与你共勉: 永远记得,人是作为目的的存在,只有内部世界正确了,外部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
给年轻人的建议: 要谈容易谈的恋爱,做难做的工作。
-
从古至今人就两大核心需求 :一是活着,二是好好活着。
-
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而是被爱的结果。
-
无法无天之人必被天法淘汰。
-
我知道你很不容易,也谈不上感同身受。但我想告诉你:每个人都有厌倦自己和生活的时刻,原因可大可小,但痛苦的重量却是一样的。希望你愿意把我当成一面镜子,重新认识一下你自己。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真相是并没有真懂 很多来访者和家长都跟我说过一句话:“老师,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后来经过详细了解却发现,只是我们自以为的懂了,而并不是真懂。如果对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三类知识都具备,其中包括调控自己潜意识的策略性知识,那才是真懂,就一定可以做到。 非常喜欢王阳明的一句话:“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还有来访者和我说:“老师,我运动了,可是没有用啊?我还是很焦虑,还是学不进去。”我问她们:“那你知道运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吗?降的又是哪一部分焦虑吗?”几乎没有人能说明白,当然如果真明白了也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啦。 焦虑通常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基础焦虑,每个人基础焦虑水平不一样,来访者往往焦虑水平很高,要不然也不会生病。有的人焦虑水平很低,火上房也不知道着急,无忧无虑,没有烦心事。当然焦虑是一把双刃剑,焦虑太高容易生病,焦虑太低也要命,没有责任感上进心,更可怕的是对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都毫无焦虑。 第二种是认知性焦虑,由错误认知带来的焦虑。就像我原来认为夫妻吵架,我老公必须得哄我开心,只要他不哄我就是不爱我。后来我学了心理学后,发现我老公缺少哄女人的知识,一看见我生气了,他就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做,我就没那么生气了。 第三种是条件性焦虑,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属于潜意识,这是我们临床干预的主要内容。 运动降的是第一种基础焦虑,想要通过运动去解决所有焦虑情绪是不太现实的。这就好比因为一个油井引发一座山着火了,火势很猛,消防员无法进山灭火,需要好多消防车的水先把火势控制住,消防员才能进山寻找引发着火的那个油井。 打一个比方,假设运动5公里相当于一辆消防车的水,一辆消防车的水都用完了,火还没有灭。我们能说水对灭火没有用吗?运动对降低焦虑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要有合理预期。不能急功近利,一运动就要立马看到效果,如果没有,就立马否定运动的作用。 咨询师相当于消防员,火势过猛消防员无法进山去灭着火点,来访者焦虑过高,干预刺激点也很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和来访者强调运动对康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