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心理专家简介,心理咨询服务费用多少,效果怎么样-给力心理

王旭东心理专家,王旭东心理咨询费用,王旭东心理咨询效果怎么样

王旭东

1天前在线
ID:11228 45岁 山东.潍坊
173
咨询时价
签名 任何一种心理问题都是基于特殊的心理情况下当事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建构,比如遇见很多心理事件后,自我功能弱的人会建构起抑郁、焦虑等的心理模式,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自我概念达到统一。
4
长程个案
33%
续单率
1.48
性价比
610
服务人数
173
咨询时价
4
费率/分钟
304
咨询时
903
公益心
0.66
个案率
300997
积分
3
原创文章
3534
粉丝

服务范围

擅长解决婚恋情感,恐怖,强迫,抑郁及人格问题,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自我探索,人际交往,性心理咨询,心因性阳痿早泄等问题。对强迫症、恐惧症及焦虑症及人格障碍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式,并有上千例成功个案。
服务列表
服务评价
专家详情
专栏文章

服务评价

9.91分
好评(169) 中评(0) 差评(1)
10分 第3续单
2022-02-08 19:26
¥300
有进展了,之后再深入探讨一下,挺好的
10分 第5续单
2022-02-25 15:58
¥800
try to slow down.--alive,really good.
10分 第6续单
2022-03-30 13:38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4续单
2022-02-25 11:12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2续单
2022-01-07 18:10
¥300
精准专业,人也帅
查看更多

专家详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000小时以上个案咨询经验,300小时自我体验经验,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及认知行为治疗训练,积累了大量释梦及精神分析个案。擅长精神分析,叙事疗法,意象对话,短程焦点,认知行为等疗法。

专栏文章

查看更多
微博 更多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294天前
    关注

    您好,您说的很好,确实是这样的。人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不会被外界纷繁复杂的事所迷惑,因为内心有自己的定位,方向明确,内心充盈,自然就不用向外索取了。这是人成熟的最高境界。

    0 2
    11228 21225349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294天前
    关注

    【依赖型人格组织】具有依赖性人格的人往往会不惜将自己沉浸在“危难”之中,他们会持续表达自己的无力感和痛苦体验,这并非是他们假装如此,而确实是一种真情实感。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方式极易造成其他人的卷入,作为旁观者很难独善其身。因为很少有人面对处于痛苦中的人能够保持泰然自若,这并非人类社会所倡导的善。所以面对他们的时候,都会体会到来自于外界的一种压力,而内部也会慢慢升腾起一种想帮助他的冲动。两种力量交相辉映,很难让人自持。这没准就是他们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如果失去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会失去独立面对外界的勇气,所以越是表现得无力,越会获得更多的帮助,进而将自己和依恋者牢牢绑定。在这样的情势下,如果被依恋者能够持续保持边界感和稳定感,同时给对方留出相应的独立空间,就变得非常难得了。

    0 1
    21225349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294天前
    关注

    【心理化】心理咨询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心理化。假设外界刺激和人类行为是一个连续过程,那么两者之间的心理过程就变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外界刺激对个体的影响以及行为的方向和性质,同时也决定个体应对外界刺激的方式。如果外界刺激没有经过充分的心理化过程,直接导致外显行为,那么行为相对于个体来讲就变得不可控,甚至会导致跟个体意愿相反的结果,显然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然而如果加强中间的心理过程,那么行为就会获得很好的调控,个体也会更少地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比如朋友在没有通知自己的情况下失约,此时个体的第一感觉是气愤,感觉到被轻视,进而有想对对方发火的冲动行为。此时如果加入一定的心理过程就可以避免造成失控的后果,最大程度地降低行为风险。比如这个人可以想,没准对方是突然遇到一些事,无法脱身,当然也没办法第一时间告诉自己,所以才失约。假设对方有什么别的想法,那么日后也可以有机会向他寻求解释,看看他怎么说。此时可能只有等待,看看后面会出现什么状况。自己虽然被放鸽子,但还是尽量选择相信朋友,毕竟一直以来对方都是很信任自己的,自己在这个时候也需要给对方一些信任。这样想过之后,不良情绪开始慢慢消散,冲动性行为动机也已不在了。

    0 1
    21225349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513天前
    关注

    很难用一个答案解答所有问题,因为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由单一原因构成,一个问题对应着一个标准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去了解那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找到属于那个人,那个家庭的具体原因,你会豁然开朗。世界很复杂,人更是。

    0 3
    21279192 11228 21252135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966天前
    关注

    【夸赞防御】有些人会习惯于用夸赞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尤其在关系建立伊始,这种方式尤其奏效。被夸者往往乐在其中,主动卸掉防备,飘飘然不知所踪。但实际上深究一步就会发现,这是一招很高妙的人际防御策略。善使者常常用抬高的方式卸下对方的防备,为自己争取宽松的人际氛围。对方由于被事先抬高,不好不认,只能以高姿态行事,扮演“圣人”,势必会放松对对方应有的要求。然而对于非常吃这一套的人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不经意间达成目标,屡试不爽。 而这样的方式实质上是属于心理防御的一种,经常使用的人往往不太习惯于在平等的关系模式中相处。表面上是表达崇敬,实际上却拉开了彼此

    0 0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967天前
    关注

    【效果其实是个人】患者找到医生看病,医生提出治疗方案后患者表达怀疑:“会有效果吗?如果没有效果怎么办?”医生回答:“可以试试。”患者强调:“我需要尽快看到效果,一切繁文缛节都需要去掉。如果没有效果,我为什么要接受治疗呢?” 医生沉默了一下,不紧不慢地答道:“其实效果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如果你希望她出现,就不能一直盯着她看。” 患者恍然大悟。 我们习惯将除自己以外的所有存在都看做被动的物品,好像他们可以随叫随到一样,但是从来没有以人性的角度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考量过。我们需要效果,直达目标,但是请问,效果和目标需要我们吗?如果需要,是因为什么需要呢?

    0 3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967天前
    关注

    【好的状态是一种习惯】追求好的状态,甚至是觊觎巅峰体验,是无数有志青年的终生追求。而一旦中间被打断,极易进入自我挫败模式,即倾向于将获取优良状态看做是一种技术,所谓技术就是可以随时应用,任意支配。就好像烹饪驾驶等技术,随时可以用。这就造成一种误解,越是想应用获取良好状态的技术,越不能让自己满意,越不能进入就越对自身不满意,加剧了对自身的评判。最后只能一边自我攻击,一边唉声叹气,形成自我损耗。 熟不知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适应。从开始的不让人满意到渐入佳境,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进入状态,最终达到忘我境地。当忘记对自身状态优良评判的时

    0 1
    11228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967天前
    关注

    【不辞而别】对关系的消极预期,导致内心形成恐慌,这种恐慌不断在内心蔓延,发酵,最后达到非常强烈的程度。越是恐慌,越不容易变成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之得到现实的验证,而只能付诸行动,进行非理性的逃离。需要对分离有正确客观的评估,然后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重要的不是不辞而别本身,而是因为什么选择不辞而别。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0 2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1967天前
    关注

    【前语言化】习惯于通过猜测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评估关系走向,自身其实早有预设,只是静待关系按照自己的预想而发展。这样类型的人会更容易付诸行动,在思想和行动之间缺少语言化作为桥梁,极易形成对其他人的误读误判,从而丧失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语言是主体意识的表达,放弃语言意味着放弃自身的主体位置,那意思好像是说:“你们定吧,我怎么都行。”其实真的怎么都行吗?肯定不是的,只不过他们习惯于放弃为自己陈述,而直接用行为逃离内心的痛楚,以抵消放弃话语权对自身的压制。

    2 3
    王旭东:
    ベ断桥烟雨ミ:
  • 王旭东
    王旭东咨询师
    2019天前
    关注

    【虚假排异】就好像过敏性咳嗽一样,明明没有病菌侵入,却频频发动清除异己的运动,而这种排异的反应本身反而成为了个体的苦恼。从心理层面来讲,对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某些念头不能理解并认同,认定其为异类,企图用强力排除之,势必会让内心陷入到矛盾和纠结状态。会莫名其妙地感觉烦躁,实际是由于过度地对自身不理解引起的。这个情况短时间内无法让进入意识,只能简单重复,徘徊,加剧自我损耗,直到意识能够认清这个情况,及时将警报解除,重新给“异类”平反昭雪,内心才重新恢复平静。只不过大多数人很难将自己放在更大的范围去观察,所以这种领悟往往姗姗来迟。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