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生
朱利生 11231
资深婚恋情感专家●国 关 注
咨询手记:孩子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个人原创

咨询手记:孩子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才是最好的安全感

2017-04-21
2367 18
近期频发的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校园贷事件、恋爱伤害事件,发现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危机时,一般不会与父母和老师沟通,而是靠自己尚不成熟的心智和阅历,盲目勉力应对,以致问题不断扩大升级,有些甚至酿成悲剧。


前不久,一位家长咨询其女儿参与校园贷的问题。女儿“一直很听话,从来不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都很平稳。所以发现此事之后,父母在心理上一直无法接受,但是事实上女儿在大学期间通过所谓的“校园贷”,已经欠下85万的巨额债务。家庭是平常家庭,孩子又非常懂事,所以面对几乎是天文数字的债务,孩子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在家里越来越沉默寡言。但父母也没有看出什么异常,还以为孩子长大了有心事是正常的。直到孩子不堪重负,在宿舍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父母才获知此事。幸亏同学发现得早,孩子才得以挽救。在父母的帮助下,“校园贷”的债务还清了,但是孩子在持续几年的挣扎与重负中留下的心理创伤,却不是一下子能够愈合的,所以带孩子前来咨询。让父母感觉奇怪的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也算宽容,很少严厉责备,孩子遇到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从来不和我们说呢,如果我们有机会更早介入,后果或许不会如此严重。

去年4月份接待一个高中女生的恋爱问题。女生一直表现优秀,无论是个人素养、学习成绩、还是身材颜值、谈吐水平,都属于高分类型,所以一直也不乏追求者。但是一般的情况,女生感觉自己也能应付,反正自己学习为主,不进大学绝不恋爱。但是后来遇到一个偏执型男生,对其展开疯狂的追求,而自己“怕被同学老师特别是父母知道”,竟然也有一两次答应对方请吃饭。结果对方的占有欲、控制欲更加膨胀,女生开始感到害怕,并有意开始疏离和拒绝,结果该男生多次发信息来恐吓,甚至扬言“如果你敢抛弃我,我就让你从这个世界消失”。看到新闻上确实出现不少“因爱杀人”的案例,女生感到特别恐慌,不得不违心答应继续交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面对父母、老师的询问,女生一直不敢说出实情,而是选择自己承受压力,希望“对方能良心发现放过我”。结果自然是变本加厉,对方不但在各种场合公开宣扬与其是男女朋友关系,还要求她每次约会都得乖乖赴约,否则“就把我们的事情说出去”。面对对方得寸进尺、咄咄逼人的所谓“爱情”,一贯心无旁骛、只想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她感觉自己无路可走。无意间从网上获得我的心理咨询电话,在我的建议下及时向父母沟通此事,后在心理老师和父母的有效干预下,成功脱离对方的纠缠,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该女生的父母同样有这样的疑问:女儿一向表现优秀,也很聪明,为什么遇到这样大的事情,不会主动和我们说呢。

可能也是很多为人父母者共有的困惑:为什么孩子遇到事情,不是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寻求父母的支持,而是选择自己孤军作战?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也发现,一些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遇到事情宁愿选择自己承受、在网上寻求帮助、或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而不愿与父母沟通和向父母求助。究其原因,大多数孩子回复的是“不好意思跟父母说”、“怕给父母带来压力”、“怕被父母骂”等。我们提倡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但这应是指一般层面的问题。遇到重大事情、孩子的年龄段尚不能合理认知和成熟应对的问题,还是应有成年人的协助。毕竟有些问题,成年人的思维角度、阅历背景、处置方式会相对比较成熟,会更有利于问题的妥善处理,起码能够遏制问题的不利走向。而孩子也能快速获得支持力,避免独力苦撑的局面,最大限度减少在事件中可能遇到的伤害。

那么,是什么阻止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呢。分析众多类似案例发现,一些严厉粗暴、喜欢说教、喜欢否定打击孩子的的父母,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一般不太愿意与父母交流。一些父母也反映,孩子读初中以后,慢慢和父母“几乎没话讲”。而本文提到的两个案例,父母均属于温和理智型,孩子的表现也一贯乖巧和优秀,属于“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的另一种情况:父母热衷于把孩子培养成听话、乖巧型的孩子,孩子也认同父母的这种教育,并自觉地以“乖巧、听话”为荣,时刻想要维护自己在父母眼中“好孩子”形象,而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和父母只讲自己“好”的事情,不讲“不好”的事情,实际上也造成了沟通上的隔阂。

其实,亲子关系最好的状态,不应该只是父母自上而下的、孩子单方面的“乖巧、听话”,而应该是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对话、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无话不谈”。如果孩子接受到的教育,一贯只是要“乖巧、听话”,并以此对自我形成道德绑架,认为只有听话才是好孩子,只有做“对”了才是好孩子,而不敢在父母面前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立想法,更不敢跟父母说“不好”的事情,这样孩子在遇到自己无法应对、自己认为“不好”的问题时,自然会选择屏蔽父母,失去对他们而言其实最好的帮助渠道。而那些敢于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的孩子,则不会陷于这样的困境,他们哪怕哪天收到了异性偷偷给的纸条,某段时间自己学习没有用心而导致考试成绩下滑,和几个同学集体逃课去看足球赛等,都愿意和父母讲,让父母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信息,有机会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权衡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少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预防重大伤害和悲剧事件的发生。而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本身也是一种家庭氛围和谐、孩子信任父母、内心有安全感的表现。

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最主要的力量来自父母的引导和鼓励。父母应摒弃那种“好孩子”的单纯思想,正确认知到当前的社会与几十年前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孩子成长的道路也不再如父母一辈那么平静,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再像你们当年那样单一,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允许和鼓励孩子敢于表达其独立的想法,可以与父母沟通各种事情。无论是“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父母都不要简单地选边站队,轻易给出表扬或者打击,而是首先要肯定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这些事情,肯定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然后再来和孩子分析利弊,讨论应对方法,并充分尊重和包容孩子的自主意识。这样孩子才敢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不用靠撒谎或者屏蔽父母来获得安全感。如果父母一味只是肯定“好”的,打击“不好”的,那么势必造成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有选择性地屏蔽一些信息,甚至不得不撒谎(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敢和父母说真话)。这其实是一种本能的防御。而在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更为觉醒之后,这种防御意识会更为明显,遇到他们认为“不好”的事情,不敢或不愿意跟父母讲也就理所当然。很多父母感觉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就和父母没什么话讲,其实不是因为没有话题,而是因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出现了防御。在最为亲密的关系中竟然出现“防御”,很多父母可能会感觉震惊,但是这就是现实存在。孩子对父母的防御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正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孩子成长路上的鲜花、诱惑和风险也存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希望孩子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还是孩子在父母面前也需要防御,相信各位父母看完本文后,会有自己的认识。从心理发展层面,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对内是一种自由的释放,对外是一种通畅的信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利,是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开始。而如果在最亲的人面前都需要顾虑,需要防御,则孩子的心理发展必然受到抑制,很难建立起对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是孩子自卑敏感、安全感缺失的开始。【若水三千(朱利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人已踩 18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