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分析 🧠
文:李丽
今日关键词:实质
The reality of one person is not in what he reveals to you, but in what he cannot reveal to you.
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
一个女人喜欢上了一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她发现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智慧、果断和魅力,认为他是一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值得依靠的好青年,因此苦苦追求。最后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走近了她才发现这个人与她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此人的品行极为恶劣,是个只懂得坑蒙拐骗、吃喝嫖赌的恶棍。女人后悔了。当初她把他的一切都看得太完美了,只看到了外表,就一叶障目,认为他是个好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恋爱当中的情人很难察觉对方身上的缺点,而一厢情愿地认为他(她)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纵然别人替你指出那些缺点,自己也会觉得无所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环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夸大了的社会现象,也指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没有完全了解,而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社会心理效应。在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下,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面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以为他的其他方面都像自己看到的那一面一样。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普希金也曾经因为一叶障目的“晕轮效应”而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年轻的普希金深深地爱上了娜坦丽,她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长得十分漂亮,这不禁让普希金觉得这个女人也是善解人意的、浪漫的、优雅的,非常想跟她生活在一起。
要克服这种心理效应的消极影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一味地赞同别人的观点,要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杜绝一叶障目,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