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告诉你,孩子的问题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要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亲子教育,厌学、叛逆、网瘾等问题行为常常令家长们头痛,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有一粒希望的种子,他们有积极成长的内在力量,就像苹果的种子种植在土壤里必然会发芽生根,最终长成苹果树。那有的家长看到这里要问了,你的意思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根本没有什么用,我也不需要做什么,即使做什么也没什么用,是这样吗?我刚才说到的是生物遗传物质,父母通过基因将自己的某些特质遗传给孩子。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三个: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我们今天要重点谈论的是,家庭环境如何去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
我想跟各位说一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我第一次知道经典条件反射是它出现在高中生物课本上,巴甫洛夫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通过实验研究经典条件反射,印象中,他的实验是这样的,把狗关在笼子里,每次铃声响过之后,狗跑到笼子口就可以吃到肉,多次重复之后,发现铃声响过之后,狗会分泌唾液,这说明狗已经建立起这样的条件反射:铃声——给肉。在狗的认知系统里,铃声成为了给肉的信号,因此听到铃声,狗就兴奋了,然后就会欢快的跑到笼子口吃肉。
有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塞利改变了实验设置,把狗放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施以电击,狗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嚎。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狗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再狂奔,因为它在这样反复的经历中,学到了一样东西,它做什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看了这两个实验,我们试着去看一下两条狗的感受:
巴甫洛夫实验里的狗,听到铃声,内心是喜悦的,因为这意味着,它要吃到肉了。
塞利实验里的狗,听到蜂鸣器响起,内心是恐惧的,因为那意味着,它将再次受到电击却无处躲藏。
两条狗被训练出来的模式必然是不一样的,巴甫洛夫的狗会越来越积极努力吧。塞利的狗会越来越退缩吧。
分享完毕这两个实验,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喜悦和恐惧哪一个更加多一些呢?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积极上进、努力进取的人,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是按照哪一个实验去对孩子施加影响的呢?
一位15岁女孩,存在逃课、痴迷玩游戏等问题行为,她有一次跟咨询师说:“妈妈只有在我搞出状况时才会关注我,因此,我会经常搞出一些状况来。”
相信家长们自己已经看明白了,今天的分享有帮助到你吗?
想让孩子成为积极努力的人,那我们就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施加正向的影响,让孩子体验到,努力能够带给自己喜悦,当我们通过耐心的坚持,在孩子的认知系统里建立起这样的链接,努力——喜悦,他们会不努力吗?
愿每个家庭都能心想事成,如果你遇到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扰,我们可以具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