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涛
任海涛 10127
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 关 注
智慧父母课堂系列--4、任性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原创首发

智慧父母课堂系列--4、任性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2022-01-17
1428 11

在生活当中任性的孩子其实是随处可见的,不买玩具就又哭又闹,甚至就地打滚儿,做事情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任性的孩子有很多是父母娇惯的。爱是合理的给予,而不是一味的满足。面对孩子不合理的需要,父母要学会拒绝。

任性的孩子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危险的信号。其中有5个比较典型的特征。第一是面对事情太执拗。第二是非常频繁的发脾气。第三是极其会撒娇。第四是特别爱哭。第五是很容易嫉妒别人。生活中很多家长对这5个信号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但大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其危害远比想象的要大。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对孩子一生都会有持续的影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自然很难得到好的结果。孩子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如果只是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不利影响了。

一般来说孩子任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还没有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只能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情。所以很难让一个孩子轻易的理解了家长的意图和建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大多太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甚至答应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候家长也会碍于面子答应孩子的一些无理请求。那就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渐渐的他就会发现,只要自己坚持,父母就会妥协。于是就学会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要挟家长妥协。也有一些家长,每当遇到孩子任性的时候,就会相互推卸责任,这也更加让孩子抓住机会,学习如何推卸自己的责任。父母便从此失去了在孩子心目当中的尊严和地位。以后父母说的话,孩子就会更加不愿意听从。

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区分,任性的孩子并不代表他本质是坏的。任性也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必然阶段。任性的孩子同时拥有一个巨大的心理优势。他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强烈的。就是说他对世界探索的欲望和渴求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过度的打压会导致孩子不再任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生命的探索欲和活力。但是当任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须要从心理和行为上加以纠正了。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未来人格的完善,才能更好的提升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要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

第一招。停止破坏性互动方式。避免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用更强烈的情绪或者暴力的行为去对待,这种情况下,孩子内心一定会压抑情绪,这也是孩子的任性行为难以得到积极改善的原因。首先要区分孩子听话懂事绝不是建立在恐惧和压抑的前提下,要不然青春期的时候的破坏力会远超乎你的想象,一旦这样的性格形成对孩子未来的人生影响是极大的。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任性,少犯错,总是不断地在孩子旁边提醒“不要...不可以...不准...”没想到反而帮了“倒忙”,还有一些家长会用打骂,指责,讽刺,否定,挖苦等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的必然经历。他就是在错误当中成长的,他犯了错误之后 ,他的羞耻心和自尊心得到激发,他开始学会换位思考,他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得到提升,他总结经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的见识得到提升,他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并且经过练习而稳固能力,他的能力就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飞跃,所以关键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你如何指引。

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强化让孩子记住错误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白熊实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韦格纳对17名参加测试的本科生说:“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请不要去想白熊。”结果发现,受试者越叫自己不要想白熊,就越无法控制地想起白熊。当人们试着不要去想某事时,反而会想得更厉害,韦格纳把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大人越叫孩子不去做什么事,孩子越想做。错误的教育方式还会让孩子陷入情绪的困扰中,导致孩子很难平静的思考事情本身和提升好的能力。停止破坏性的互动可以给孩子一个包容接纳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能平静的面对自己同时学会客观的判断自己行为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孩子在被接纳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改变和提升。

第二招。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在什么情境下做,在什么时候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 我们又以为孩子很任性。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 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家长的身体力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招,接纳孩子的内在动机。用信任、尊重、认同、鼓励、赞美的态度和语气对待孩子的动机。孩子做任何事情背后一定有一个积极的动机。不听话背后的动机是自我满足,我们不能说孩子是自私的,只不过孩子还没有学会在自我满足的同时学会同理心关注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打骂孩子,而是通过家长成熟的语言,接纳孩子的动机,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学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一味的打骂指责否定孩子,除了让孩子陷入自卑,恐惧和对抗,除了让孩子变得胆小或者和你一样暴躁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有值得被认同的部分。真正能促进孩子提升的根源在于找到孩子内在的优点,让孩子有了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家长要放大孩子的优点,淡化缺点,并以引导的方式。要让孩子对于这件事有一定的客观理解。

第四招,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给孩子试错空间,这一点家长需要进行思想梳理,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原则性问题,安全问题,人品问题和方向问题,可以慎重使用严厉一些的教育方法。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要重新调整对孩子犯错的认识。与其一味地对孩子说“不”,不如逐渐把后果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种权利的下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自控权和选择权的,会唤起孩子的自尊感和责任感,让孩子感觉自己被信任,慢慢地就不会以身试险,也不会偏要去做危险的事。孩子的年龄不同,程度不同需要改善的事件也会不同,家长不要有很快就好的不切实际的期待。自控力的建立和提升是有效解决孩子任性的关键。被动约束更多只会引发孩子的反抗动力。

第五招,明确界限。生活当中父母要多以平和的姿态,鼓励孩子在生活当中的观察和探索。多和孩子沟通和探讨生活当中什么样的事情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并鼓励孩子积极体验和执行。要及时给予认同和赞赏。引导孩子了解哪些合理要求可以给予满足,哪些不合理要求是不能满足的,未雨绸缪的做法远胜于亡羊补牢的做法。提前做好培养和锻炼,才能在关键时候用得上。

第六招,冷处理。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必然会情绪激动,甚至会大哭大闹。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能做到平静的看着孩子。平和而坚定的拒绝孩子的要求。在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不干预、不远离。生活中常见家长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要么用更强烈的情绪跟孩子对抗,或者是不理不睬一走了之,或者是手足无措唉声叹气。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打骂责备也不远离。给孩子空间和时间适度的宣泄一下情绪,我们要知道人在气头上也是很难沟通的,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机会。有时候孩子有情绪,也容易做一些冲动的事情。家长不远离,既是保证孩子的安全,避免做出冲动的行为。也要让孩子感知到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关注。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情感连接,这样容易让孩子有安全感。

第七招,转移注意力和正面引导。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这个叫做一过化情绪,小孩子的情绪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可以利用这一个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及当时的具体情境,把注意力转移到她感兴趣的地方。当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告诉孩子,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只会说孩子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后续就没有了,但是孩子还是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好的。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责任心这些是不够的。要让他知道他的错误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他要在意别人的感觉。你要让他看到他的行为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这样他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收敛自己的行为。并且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用有效的方法。这样他就有了责任心的产生,也有了自制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第八招,提示在先,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当家长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之后,要学会用事先约法三章的方法。往往是在情绪爆发的时候都是和下意识的反应,成人也经常会这样,这说明人的心理没有足够的铺垫和演练,缺乏一个超前的意识。换句话说,如果你清楚这样做之后的结果,并在脑海当中多次演练,这样就不会容易惊慌失措,提前在心里就产生了很好的缓冲作用。这样可以提前给孩子内心做好铺垫,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第九招,适当惩罚。对于严重任性的孩子,只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的惩罚方式。要避免打骂、讥讽、威胁等严厉的惩罚。更要避免当众惩罚。比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应在饭前提前告知。并且父母在吃完饭之后,把饭菜收拾起来。孩子才能逐渐意识到并且接受。惩罚的禁忌同时还有,一定要避免和学习和做家务等事情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容易让孩子把学习和做家务的事情和痛苦联系在一起,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犯错误了,让他靠墙根站上5分钟,自己反思反思,这种惩罚力度已经是比较大的了。

第十招,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提高自我约束意识。任性的孩子往往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家长可以经常鼓励和引导孩子一些有纪律和规则要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释放精力和情绪。又能在游戏当中学会一些自我约束的能力。团体活动也是锻炼孩子融入和适应人际关系最好的场所。在参与过程中接触到非常多原则性和配合性的环节。鼓励孩子参与和展示,倾听孩子的分享,引导孩子如何理解人际关系和规则,从而积极正面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同理心,提升自制力。

纠正孩子任性的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学会及时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以及他的行为改变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调整应对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1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