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标签化的人生里,你的功能是怎样被忽悠“瘸”的?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
我从小就是个内向的人,
我从小就不会说话,
这孩子天生就是胆小,
这孩子脑子就是笨,
……
这是关于育儿的,也是关于成人世界的。这样的一些标签化的话语里,总能让人听到几份沮丧的味儿。而作为个中的当事人,听到这样的话,一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以躲避羞耻。
多少人的人生,自童年开始,就被养育者严重地标签化,以致原本应该足以发展的自我成长、社会交往、能力擅长等功能都被忽悠“瘸”了。
01因为标签化,多少人的人生被忽悠“瘸”了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理论上说具有同等的可塑性。据统计,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智商都是90-110,智商在120以上的不到5%,呈现正态分布。
但是,孩子自出生后,面对的养育者千差万别,面对的家庭关系千差万别,而每一个个体也各有差异,逐渐地,孩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养育者对孩子的标签化,是改变孩子成长轨迹的众多方式的一种。
自认为社恐严重的小梁说:小时总是听见妈妈说,我是个嘴笨的人,怕见生人。初中时因为叫错了舅妈而被责骂“有眼无珠”——那是隔了三年没见的舅妈,专注于学习的他怎么会记得她的模样呢?
标签化的后果很严重,就如一棵树被砍掉了枝条,自我被那些标签词语打上了“注脚”而狠狠地被湮没,被催眠。
“此后,我好像真的变得不会说话了,嘴巴不利索了。当我看到亲戚时,不想主动开口称呼他们,我怕万一叫错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加上一个玻璃罩后,跳蚤就会撞到玻璃罩顶上。若干次后,它只能跳到罩顶的位置。经过多次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最后,当你拿掉玻璃罩,会发现,跳蚤再也跳不高了。这就是有名的“跳蚤定律”。
“跳蚤定律”会让你进入自我设限的牢笼,自己都不知道就进入了画地为牢的境界之中。而标签化,无疑是让你进入自我设限的“最有效手段”。
正是标签化,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成功地忽悠“瘸”了。
02自我被阉割,不只是画地为牢那么简单
没有被限制的人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而养育者对孩子的标签化,无疑给孩子带来致命的发展限制。为什么呢?
一是,自尊被打压,导致力比多无法被释放。
小王是众多自尊经常被打压的一个。他说,只要有机会,父亲就会打压他,似乎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他,而母亲没有给予安慰,更是做了帮凶。
他说:父亲从小就骂我笨,骂我笨手笨脚,干啥都不会,嘴也笨,“笨猪”几乎成了他的代称。每次说起父亲,他都觉得恨恨的感觉。
此后,他被贴上了“笨”的标签。上学时,他觉得自己走路都别扭。不敢回答老师问题,不敢和同学争辩。上班后不敢为自己争取理所当然的权益。
而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笨的人,他在很多门学习上都班上排名前三。但父亲觉得他笨,于是,他成功把自己的觉得“儿子笨”的感觉投射了给了他,所以在他眼里,笨好像真的成了儿子的“属性”。
被贴上标签的人,自信心备受打击。自恋被压抑,无法张扬自我,他的自我功能必然被阉割,那么,他如何发展自己了呢?
二是,成长被否定,导致生命力无法被激活。
我们不怕自己的先天不足,况且其实我们多数人刚生下来并不会“缺斤短两”,都一样的头脑、一样的身手、一样的“装备”。
最怕的是成长中的被否定,被标签。
小玉(化名)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自小就聪明活泼讨人喜欢,但却总被妈妈嫌弃为“黑丫头”。小玉是个超生的女儿,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上户口较晚,是“黑户”。此外,她皮肤稍为黑点,所以妈妈就叫她黑丫头。
成年后的她其实还是长得较白净利落的,但黑丫头的外号阴影却伴随着她挥之不去。为此,她常常觉得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内心里的外号如影随形,成长中的自我不认可总是在人际交往时如约而至,让她时时觉得羞耻,想遁地而逃。
实际上,她是各方面都较优秀的人,却因为被标签的外号而成为那个“优秀的自卑者”。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很抑郁,觉得生活没意思,总是看不到吸引她的积极力量,整天萎靡不振,生命力的“火苗”屡屡被掐断。
直到她进行心理咨询后,内在的生命力才再次被点燃。她感叹:原来被认可的自我状态可以这么美好!
三是,命运被限制,导致职业路径被窄化。
当一个人被标签化后,他就会如被分门别类的货物一样,把自我归置于某一位置——而这样的归置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一个孩子被养育者批评为不会说话,他长大后可能无法发展自己的演讲功能。
一个孩子被父母说作文老是写不好,他以后就几乎没有成为作家或写手的可能。
这就是发展路径被窄化。
小周(化名)学的国际贸易,他很喜欢销售。但时成长过程中,总被父亲说他嘴笨,以致现在总是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销售工作。当他面对客户时,会很焦虑,怵得发慌,口干舌燥,甚至无法开口。
显然,他的自我功能被压抑的程度很深。
两年后,他申请转为内勤工作,不再面对客户。他的上司评价他说:他脑瓜子转得快,就是老张不开嘴的感觉,年纪轻轻转内勤有点可惜了。
也许你觉得,大家鼓励鼓励,说不定他就可以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被否定被压抑,在客户面前的自动化反应,让他无法忍受,似乎比死了还难受。
这种紧张甚至崩溃感,引发了他的死亡焦虑,所以心理力量无以为继。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持续的心理咨询个人成长才能达到较好的改变。
03面对被设限,我们如何突破达到自我发展
当一个人被标签化后,他原本应有的自尊被歪曲、矮化甚至污名化,原本应该有的自体自恋破碎一地。如果不能突破,影响将是十分久远而深刻的。那么,如何突破这种被设限的状态呢?
首先,敢于质疑过去,让自己获得新生。
过去的那些标签是不合适的,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扔掉!
小玉说,过去的那个“黑丫头”标签犹如一个污点一样,时时罩在她的头上,时时觉得羞耻。我想戴上“墨镜”,把它遮盖掉。这是她质疑过去的标签的一种方法。
成年后,我们确实需要内在的心理力量,要敢于质疑过去,去觉察父母或其他养育者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沉重的心理枷锁。
扔掉标签,我们是全新的自我,才能轻装上阵。这样,自我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被激活,被激发出来。
敢于质疑过去的人,内在是有力量的,他能在相信自己的路上一往无前。
遵循于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标签,你只会沿着老路,带着旧模式,过着强迫性重复的生活与感受,甚至痛苦。
那么,你还舍不得扔掉它吗?
其次,推翻旧有的标签,突破被设限。
标签化为什么影响这么大,是因为它的强烈的“催眠”作用。你会被它暗示为标签概念一样的人,你的品质将向它靠近,你的人格将无限趋同。
有的人说,我好像天生不会挣钱,很多次挣大钱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殊不知,他是当年被父亲骂为“像个要饭的”催眠了。
有的人说,我怎么每次见领导都那么害怕而战战兢兢——其实,他是因为当年被父母定义为“胆小鬼”而导致的。
这些,如一个个恶梦一样缠绕着他们,从而限制了自我发展,无法动弹——这么说并不夸张,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定义和标签,他的人生兴许是另一番模样。
而糟糕的是,我们一直会“摄入性认同”父母给予我们的评价,这样的种子自从种在心里,它就会不断地发芽、成长。
三是,学习成长自己,找到新的自恋。
“自恋”,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全然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有何价值。因此我们努力经营生活,期待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引自麦克威廉斯)
自恋这一术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的故事,少年纳西索斯爱上了自己的水中倒影,最终因倒影无法满足他求欢的渴望而溺水死亡——显然,我们更需要有健康的自恋。
也许可以这么说,“胆小、笨、不会说话、怕生人……”这些是父母送给我们的“成长中的礼物”,但是这些礼物也太“礼轻情义重”了,他们也许没想过这些标签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毫无保留地收下了。
成年后,我们需要学会成长自己,去摒弃这些对我们的错误的定义,去寻找属于我们的自信与自恋。
健康的自恋,就是在个体发展中,形成拥有与现实相应的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不是过度的病理性自恋,也不是没有自我的自卑。
不断地学习成长,吸收属于我们自己的健康的自恋,去埋藏过去的旧有的错误的标签,你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